文化为什么如此重要,文化是什么 没有文化真可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7 18:50: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被上升到关系国运兴衰、民族强弱、民族复兴的地位?其核心要义在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既像一般商品一样具有商业属性,又有其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任何文化产品都蕴含想要传导的价值观,弘扬什么反对什么,抑制什么宣传什么,这是文化产品的灵魂。因此文化产品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潜移默化教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价值观,左右人的行为。在各种贸易谈判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总是以“贸易自由”为由,千方百计迫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放文化市场。美国不仅输出了文化,赚取了金钱,还赢得了影响力和话语权。

很难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文化更多是一种行为方式,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讲:“文化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的生活样式’。要联系人的活动方式和过程,注重人的 ‘生活样式’来理解文化。总之,理解文化就是理解人。”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读书识字,是获取文凭,抑或是精神享受?思来想去,皆非也!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精神归依,寻找精神家园。面对是非如何辨别,面对义利如何取舍,面对荣辱如何进退,面对善恶如何判断,面对困难如何应对,面对情理如何决断……这都是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2021年,社会反响最好的电视剧莫过于《觉醒年代》;今年观众点赞最多的电视剧当属《人世间》。当今时代,我们被海量的影视作品、网络短视频、网络影视、网络小说等封堵淹没,这两部作品为什么能在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根本上是因为作品告诉我们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在民族大义面前,在凡人俗事面前该如何行动。其共同点就是彰显了高尚的情怀。

《觉醒年代》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再现了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年代。在生灵涂炭、民族遭受劫难之时,中国知识分子为救民于水火,拯民于悲慌,以青春唤民众,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荐轩辕,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尤其是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为国运忧心、为民族尽心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更是让中华儿女肃然起敬,永志不忘!这部剧再现了知识分子自古以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济世救民情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实现主题,完成使命,总是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无私无畏去拼搏奋斗,甚至付出巨大的牺牲。五四运动时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先辈们忘我的牺牲精神感人至深,震撼心灵。通过每个镜头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巨大的洪流,这股洪流由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组成,他们都在为那个时代呐喊助威,为那个时代抗争拼搏,为那个时代流血牺牲。一代一代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今天的辉煌。作品中的浩然正气深深感染者每一位观众,更是对心灵的洗涤和拷问。今天我们同样面临时代主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幅宏大的画卷中,青年一代该干什么,又该怎样干?知识分子该干什么,又该怎样干?共产党员该干什么,又该怎样干?在喧嚣退去后,在夜深人静时,我们应该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人世间》讲述的是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人世间》虽没有《觉醒年代》那样波澜壮阔,但讲述的故事就是你我他生活的影射。周秉坤不论贫困还是殷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自立自强,对家人任劳任怨,对路人施以援手,对朋友倾囊相助,始终如一彰显人性的光辉,处处展示人世间的真善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大家生活贫穷时,周秉坤和哥们之间不分彼此、守望相助纯粹的友情,让今天在物欲横流中沉浮、在世态浮华中*动的人们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久违之感。作品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不亏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

这两部作品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直击人心,感动之后更多的是心灵的拷问。不论是《觉醒年代》中先辈们救国救民的崇高境界,还是《人世间》周秉坤夫妇真善美彰显的人性光辉,无疑都是我们人类永远追求和向往的至高境界,不分民族,无论国界,穿越时空,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守护。《觉醒年代》讲的是“为国”精神,《人世间》讲的是“为家”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两部作品也帮我们指明了精神归依,寻找到了精神家园,也是人性的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道德效应,根本上是现阶段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功利性和个体化价值取向在精神领域的反映。我国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穿梭来往的车流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我们有时会感叹,曾经的美好都哪去了?多少人迷茫,多少人彷徨,又有多少人焦躁不安!我们向往童叟无欺,邻里互助,友爱坦诚的和谐氛围,但又担惊受怕,于是心灵飘忽不定,像无根浮萍,竟不知何处安放疲惫而焦虑的心灵!**曾语重心长地讲:“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

所以,在当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尤其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文化作品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优秀的文化作品是滋养抚慰心灵的。它像一声惊雷,炸开人群中的喧嚣;它像一股清泉,流淌过龟裂的土地;它像一阵清风,吹散世俗的烦恼。正像《觉醒年代》中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让今天的青年一代会自我发问:当今这个时代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正像《人世间》中周秉坤夫妇的善良真诚友爱,让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人会自我警醒,生活需要真善美!每个人都被触及到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每个人都在寻找期盼美好,每个人都会成为美好的提供者、生产者,传播者,这就是文化的使命和担当。

文化建设不仅在于文化广场、剧院等有形设施的建设,更在于无形的内容的教化。在拜金主义泛滥、一些社会成员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的今天,要特别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把重要的价值理念和宝贵精神财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制度规则当中,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面对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中国,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讲:“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这就需要文化充分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担当和使命。时代需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5000年的中华文明和宏大壮阔的时代画卷一定能孕育优秀的文化作品,让文化之光普照中华大地,让文化之光铸时代之魂。(中共安阳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 程瑞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