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这个计划做得太好了!”
条理性强的孩子,不拖延,更轻松。
经常有妈妈过来咨询,孩子写作业时,总是把作业丢得满桌子都是,这个作业写一点,那个作业翻一下,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却一门作业都没写完。
其实,这是孩子做事缺乏条理性,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结果,什么都做不完,也做不好。
心理学家格林·艾薇在研究中发现:
孩子身上表现出的行为混乱,属于心理上的“条理性障碍”。
实际上,即便孩子只是普通的缺乏条理性,哪怕再有天赋、再聪明,也会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学习和生活,而导致学不好、做不好,结果往往是,要么差强人意,要么时间不够。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多跟孩子说:“宝贝,让我们做个计划吧。”
比如,当孩子要写作业时,可以引导孩子把作业分门别类、按照难易程度列好计划,做一门划掉一门,这样既可以增加孩子写作业的信心,又能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同样的方式,孩子的整理玩具书本、书包,衣服,亦或外出购物、安排学习行程时,都可以采取“计划式”方法处理。
看到孩子在“计划”的引领下,处理事情越来越规范有效率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宝贝,你这个计划做得太好了!”
“宝贝,你能这么选,妈妈太佩服你了!”
懂得自我选择的孩子,人生更有目标感。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古典老师,在一次演讲,提到一个概念叫“给自己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可以为自己做选择。
然而,这种为自己做选择的自信与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对孩子说:“宝贝,你想要什么,可以自己选择。”
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曾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个6岁的女孩,特别缺乏生活自主性,口中有痰,她要问妈妈怎么办;告诉她吐掉,她又会问吐到哪里;在人际交往中,跟哪个小朋友说话,说什么话,都需要妈妈发出指令,
究其原因,是妈妈在养育她时,事事担心孩子出错或影响身体,便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未来该怎么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培养孩子懂得自我选择,可以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比如:
准备出门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自己去衣柜挑一条裙子吧。”
到了超市,与孩子约定好,只能买东西的数量,但把买什么东西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社会飞速发展,从来没有一种固定的经验,能力指导一个人完成他所有人生。
与其早早地在A和B之间让孩子去抉择,让自己焦虑,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其实,选择是A到Z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