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各地在中秋节期间的食俗以及所选的食材上也有所差别,如北京中秋节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别爱吃。“提浆”就是熬糖浆,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
又如台湾美浓地区客家人中秋的特色是宰食水鸭公加菜;宜兰地区中秋节吃一种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叫“菜饼”的食物;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与北京、台湾等地的食俗不同,长江流域各地的中秋食俗各有特色。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传统节庆的饮食习俗都是源自于此,并传承至今。这些节庆饮食习俗异彩纷呈,集中地反映了一些地方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调解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历代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系统。
(一)广东省
中秋除了吃月饼之外,老广州们家中还会必备几样东西,如炒田螺、芋头、柚子、菱角等食品,每样东西各自蕴含相应的故事。
1.吃芋头
广东人过中秋节爱吃芋头,据称吃芋头可以治疥癞。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关于这个习俗还有种说法,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朝廷为了巩固统治,一面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元兵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老百姓苦不堪言。朱元璋想到妙计,在每个月饼内都夹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死你家的鞑子兵。”*死他们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中秋节吃芋头的习惯也流传了下来。
2.柚子
中秋节前后是柚子成熟的时期,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于是柚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中秋节的应节食物。
3.石榴
中秋也是石榴成熟时期,石榴的果实紧紧相拥,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美味可口,石榴便成为中秋祭祀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除此之外,在民间还有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石榴多子,于是被认为象征人丁兴旺,民族繁荣。当结婚时,洞房里会悬挂两个大石榴作为结婚礼品,也会有一对绣有大石榴的枕头,祝他们早得贵子。初生贵子,亲友喜欢赠送绣有石榴图案的鞋、帽、衣服、枕头等,以示祝贺。老年人过寿时,晚辈要送石榴,祝老人幸福长寿。
4.菱角
菱角的香味流连于唇齿之间,让人十分回味。传说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所以当地人总爱在中秋节的时候吃菱角,用菱角做成各种食物,如煲汤、煲粥等。
5.莲藕
圆形象征着中秋团圆,横切面是圆形的藕便符合这一要求。中秋食藕,寄团圆之意。广州人多以糯米填充莲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寓意让团圆家宴从甜蜜开始。
6.田螺
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关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时的田螺最肥美。熟悉习俗的老人家说,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二)浙江省
在杭嘉湖平原各地,中秋节大多吃月饼,大的月饼重一千克到一千五百克不等,一家合吃一个,小的月饼有夹沙月饼、水晶月饼、蟹壳月饼、翻烧月饼等多种口味。在湖州等地,还吃小红菱、莲子、鲜藕以及柿子等。唯有嘉兴等地,有特殊的吃黄瓜习俗。
浙西山区中秋亦吃月饼。各地月饼制法不一,特制大月饼,直径七十厘米有余,饼面有福禄寿星和嫦娥奔月、麒麟送子图案。该地区还喝“赏月酒”,《武义县志》载:“十五日,是夜人家设肴馔,陈酒、脯、月饼,菱、栗、梨、藕之类聚欢,谓之赏月。”在丽水,外婆家要送月亮饼等物给外孙、外孙女。月亮饼用米粉制作,大的如面盆,小的似碗口。在台州,舅父向未成年的外甥赠送月饼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月饼上还戳以星星、玉兔等图案。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有这样一个典故。晋代张翰弃官返回故里,借口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成为千古美谈,同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鲈鱼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莼菜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佳。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叶草植物,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三)安徽省
徽州中秋节的饮食习俗,主要也以吃月饼为主。是夜,一家老少于月下饮酒食月饼并赏月,其乐融融。歙县人不仅吃月饼,而且在妇女拜月时,还设瓜果于庭院,“如唐人七夕之乞巧然,其次亦必陈老南瓜一”。婺源和绩溪县还有着与徽州其他几县不同的中秋习俗。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婺源人中秋节的饮食习俗主要是吃塘鱼,所谓“婺源人于中秋节之一日,必食塘鱼。塘鱼,系人家辟塘蓄养之鱼。相传塘鱼殆至中秋,脑髓始能充满,人家食之,格外能滋养。私塾学生,对于先生,有送节之礼仪,塘鱼亦为送节礼品之一种也”。中秋夜,富豪之家必办酒筵,合家团聚而食,名曰“吃中秋酒”。贫穷之家,无钱办酒筵者,亦必添菜数碗,以赏佳节。
(四)四川省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鸭子、吃麻饼、吃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橘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作“舞流星香球”。嘉定地区中秋节祭土地神,表演杂剧、声乐,展示文物,称为“看会”。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除了吃烟熏鸭外,四川人还有吃麻饼、蜜饼的习惯。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还有花椒、食盐,形成了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
(五)湖南省
中秋节长沙除吃月饼外,还兴吃菱角与藕,赏月时也佐以绿豆糕和薄荷饼。仕宦之家也有在中秋时节挂对联的,如“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冰壶朗彻,平分五夜天香”。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此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中秋主要的节日食品是月饼,湖南部分地区也有端午不吃粽子却在八月中秋包粽子的习惯。
(六)陕西省
陕西西乡县中秋夜,男子会去泛舟登崖,女子则在家安排家宴。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若姑娘已经出嫁,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中秋佳节,陕西人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以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增加喜庆吉祥。西瓜作为解暑良品,性寒凉,糖多,能清热泻火,具有宽中下气、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圆之时,一边乘凉赏月,一边吃着解暑的西瓜,凉意宜人,更增添了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而且,吃月饼之余吃上块西瓜,清热解腻。久而久之,陕西人便有了吃西瓜过中秋的习惯。
(七)江苏省
南京人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九歌·东君》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能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的佳肴。南京人阖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在江苏东台一带,每逢中秋节,以藕横断为饼,包以碎肉,敷以小麦屑,入油锅炸熟,谓之藕饼,俗称“荷花”,寓意和睦团圆。
(八)福建省
福建闽南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为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在晋江市,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烹蒸一锅番薯芋头,供全家人食用。据民间传说,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讨世间事物时,土地公主张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土地婆却说,如果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将来女儿要出嫁,谁来替她抬轿子?土地婆主张天下富的富上天,穷的穷寸铁。土地公认为这样做太过分,民以食为天,就赐给穷人番薯芋头抵半年粮。人们感谢土地公的恩德,逢年过节都要用番薯芋头祭祀他。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八月十五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出钱,购买一两块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块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话要送两块。这样,年年有增无减,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成两个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块,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九)江西省
江西南昌的中秋节习俗之一和各地一样,即食中秋月饼。其他习俗,有求子、问子等事,清乾隆年间的《南州竹枝词》记载云:“每岁中秋之夕,城中妇人争来抱柱,从祈嗣续,随意数之,双则为男,单则为女,无不灵验。”这当然系荒唐之说。江西吉安中秋节主要吃薄酥饼。薄酥饼是江西吉安传统的汉族小吃之一,始于元代末年。相传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庐陵(即吉安)的糕点师们都要聚在“弥公祠”祭祀庐陵糕点鼻祖“弥公”,薄酥饼便为祭品之一,也是敬献皇帝的贡品。薄酥饼采用精面粉、食油、白糖、白芝麻、花椒、五香粉、香葱、细盐做原料,饼芯不掺面粉,用精面粉揉皮,包上酥心,经过三十二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色泽金黄,两面无焦斑,薄酥脆香,甜咸相宜,营养丰富,以其甜而不腻、酥而不散闻名遐迩。
(十)贵州省
贵州中秋节所食月饼为黔式月饼。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它是用面粉、猪板油、糖稀、清水拌匀揉成水油皮,面粉与猪油拌和擦成“干油酥”,烤制而成。黔式月饼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层次分明,馅心甜中带咸,香甜爽口,营养丰富。应该注意的是,若要酥层开得薄而均匀,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十一)上海
“八月十五桂花香”,每到中秋前后,上海各店肆中卖桂花酒的生意总比平常好得多。上海人喜食桂花,爱将桂花作为食品制作中添香的佐料,用糖或食盐浸渍桂花,长期保香于密封容器中,或者在制作糕点时,和入米面做成桂花糕,或者在烧食汤山芋、糖芋艿时撒上一撮,色香俱美。还有人用桂花熏茶,或在泡茶时加些进去,称为桂花茶。此外,上海人也很喜欢吃糯米桂花甜酒酿。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上海很有传统意义的食俗之一。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些桂花蜜酒是上海人在中秋节饮食风俗中的又一件美事。上海人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鸭子。在农村,中秋节时人们还用白糖蘸着吃煮毛豆和蒸芋头。
(十二)青海省
青海的中秋月饼别具一格。献月的月饼,显示了当家主妇的厨艺。中秋月饼分大月饼和小月饼两种,均用扇蒸笼做。大月饼一扇蒸笼只蒸一个,小月饼根据蒸笼大小,一扇蒸笼可蒸四个到八个。月饼有的捏成蟠桃、蛇等形状,祈求早生贵子;有的写一个“寿”字,希望多福多寿。
总之,关于中秋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各地的食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了解一个地方的中秋食俗,能很好地窥探出当地中秋历史的演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