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菊花诗两首,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0 02:16:05

说到菊花诗,我们都会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它们已经成了菊花诗的代表,几乎无人不知。

由此菊花的形象也就基本定位了下来,它的意象很温和,很斯文,是象征的一个隐士,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文人,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

黄巢菊花诗两首,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1)

但是自从黄巢的两首菊花诗问世以后,这种菊花的历史定义就被打破了。菊花意象不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菊花已经走向了社会底层,走向了劳动大众,走向了炮火硝烟的战场。

这是因为黄巢本身就不只是一个文人,他是亦文亦武。他农民家庭出身,但饱读诗书,还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他虽然做盐业生意,但也喜欢舞刀弄枪。

黄巢留下来的菊花诗有两首,读他的诗,我们要着重领会其意象的象征意义,这和他后来的农民起义叱咤风云的人物性格有关。

但是不能一边倒,不能因为菊花意象的霸气,就一味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一分为二地去读,看他的为人为诗,既看到进步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历史局限。

黄巢菊花诗两首,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2)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天总是从刮西风开始,西风扫落叶,万物凋零衰败。但是菊花却不一样,它临风傲霜,开满了庭院。诗中用一个“满”字,突出了菊花的众多。

然而开是开了,而且芳香四溢,但是气候这么寒冷,连蜂蝶也不肯过来。黄巢于是突发奇想,如若他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青帝,一定要把菊花安排到春天,让它和桃花一起开放。

黄巢菊花诗两首,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3)

黄巢深知社会底层劳动大众生活的痛苦,这菊花的意象就是象征着这些弱势群体,寒冷就是象征着他们遭受压迫的环境。

所以黄巢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发出了扭转乾坤的“他年我若为青帝”的一声呐喊。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黄巢后来发动农民起义是早就有思想基础的。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诗两首,黄巢的三首诗名扬天下(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