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上,你们只要做三张数学卷子就可以了!”
- “晚上语文作业:把第x课的课文抄2遍,生字词抄10遍,考试错掉的题目抄30遍,就这些作业,不多吧?”
- “晚上回去,大家把第一单元的英语单词,每个抄50遍,再把英语的课本内容读10遍!”……
这些话我们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每当大考来临之前,很多小学科任老师的心就变得异常的“狠”,甚至有些学校的老师每天都布置非常多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一看到作业本就耷拉着脑袋,仿佛魂都被抽走了一半似的。当第二天老师要检查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发现部分学生基本上很难完成所有的作业,就算勉强完成作业,但这些学生的作业质量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老师把学生当作“写作业的机器”。有些老师为了迅速提高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成绩,所以经常在班级里搞“题海战术”:每天晚上不布置个两三张卷子,好像学生会被“饿着”似的,这种老师担心学生“吃不饱”,总会给学生布置海量的作业,相当于把学生当作“写作业的机器”。
第二个原因: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老师把学生当作“学作业的机器”,这就导致班级中的一些学生对写作业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条件发射”。作业两个字对于这种学生来说,如同一种折磨,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负担。正因为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所以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才会呈现出作业质量极其“奇葩”的一面。
第三个原因: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当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那么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轻则作业质量不佳,重则出现学生逃学、找各种借口不想上学的现象。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情况只是危言耸听罢了,但作为从教17年的班主任,这种款式的学生在我看来并不鲜见:有些学生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无法第一时间完成,第二天早上假装肚子痛的有之、假装头痛的有之,假装全身乏力让家长请假的有之……一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后,什么样的“套路”他们都能够轻易想出来。
学生怕写作业,老师用以下这些方法,可以让作业从“负担”变为“礼物”,让作业从“折磨”变成一种“福利”。所以,接下去老师们请稍安勿躁,以下这些方法可以帮到你!
(一)用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⒈用“个性化作业”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太感人了,你在读这篇课文精彩片段的时候最想用那一首乐曲来配乐呢?同学们回去找一找比较应景的音乐,在家里试着配乐读,让家长点评一番,这就是我们晚上的作业。明天早上,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请部分同学闪亮登场,为其他同学来个配乐读的‘现场直播’,到时候看谁最像播音员。”在布置《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预习作业的时候,我布置这么一个作业让学生利用回家的时候完成一下。结果,在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就算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都能读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让我惊喜不已。
在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中,往往是书面作业一大堆。那么学生长期深埋于“题海”之中倦怠接踵而至,学生哪来的学习兴趣呢?这就好比一个人每天都吃蛋炒饭,吃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估计这个人一看到蛋炒饭就会有一种想呕吐的冲动。同样的道理,单一的书面作业也可能让学生对作业很难产生好感。换种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能在做“新版作业”的时候就能做得兴味盎然。
⒉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评语要富有个性化。
- “你对场景描写刻画得入木三分,细致入微,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太牛了!如果你把字也写得认真一些,相信这必将是一篇非常棒的佳作!”
- “在第二段的描写中,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写得相当精彩,好的作文就应该像你这样写!”
- “这一句是这篇作文的‘点睛之笔’,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整篇文章的结构因为这句话而变得更紧凑,老师给你点个赞!”……
记得上一次我外出听课的时候,我随手翻翻别人家办公室的作文本,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些比听课更有“营养”的东西——一名语文老师用非常“暖心”的评价语点评学生的习作,让我叹为观止。更让我折服的是,这名老师还在学生的其他作业本上也用上个性化的评语点评学生的语文作业,比如这位老师还在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中画上一些栩栩如生的简笔画:当学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的时候,老师画上一个孩子双手高举奖杯的简笔画,并加了一行字:“xxx同学,恭喜你获得小书法家的称号,特此奖励奖杯一个!”……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了之后心花怒放,学生做后续作业的热情也必定水涨船高。
在我们这边,评价学生的作业有四个等级:“优”,“良”,“及格”和“需努力”。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各种作业的时候一般都写上这四个等级中的一个,但也只是写上这四个等级中的某一个而已,就连批改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但是,这种过于简单的等级式评价很难对学生起到警醒和激励的作用。所以,用富有个性化的评语点评学生的作业,作业对学生而言可能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学生时常期待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