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
胡远《秋江访友纨扇》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陈独秀《本事诗十首》(其四)有句云:“丹顿裴伦(即但丁、拜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曾说过:“天才的命运注定是悲剧。”这,也可以说是天才诗人王昌龄一生命运的写照。三十年仕途,二十年迁谪,盛年时又在穷乡僻壤虚掷黄金般的岁月!但是,他毕竟曾是“盛唐之音”的歌手,写出过高唱入云的边塞诗的他,与李白为莫逆之交的他,其性格的基调是刚烈而豪放的,这首诗里,他抒写的是夏夜沅水之滨野宴的情景。这既是他倾心自然苦中作乐的心理调适,也是他豪迈性格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对迫害者的抗议和对苦难命运的抗争。
王昌龄后来回乡途中路经亳州(今安徽亳州),被暴戾枉法的军阀亳州刺史闾丘晓*害。唐朝,虽没有文字狱,但以诗人言,陈子昂和王昌龄的结局却最为悲惨,令人千载之下仍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至德二载(757),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包围张巡、许远所守的睢阳(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晓引兵往救,闾逗留不进,镐至而睢阳已陷,张巡、许远均壮烈殉国。军令如山,张镐将闾正法。闾曰:“有亲,乞贷余命。”张云:“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遂杖*之。张镐此举,可谓大快人心。
*本文综合自凤凰网文化对康震先生的专访、《康震讲诗词经典》、叶嘉莹《唐诗应该这样读》、李元洛《唐诗分类品赏》等。
《唐诗应该这样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叶嘉莹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6784
30.00元
本书以“唐诗的源流”切入,开启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全书由浅入深,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紧接着,“知人论诗,以诗解人”,解读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20位诗人的代表作品,让中学生对唐代的诗人、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诗歌风格有了深切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