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是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1. 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
出自《孙膑兵法·见威王》。用兵之道,并没有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先王所讲述的道理。
2.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
出自于《孙膑兵法·将义》。弗死:不愿效死。将领不能不讲信义,不讲信义就不能严格地执行军法,军法不严就会使自己失去威信,失去了威信,将士们就不愿意为他效命。这是告诫将领一定要守信用,讲义气,这样才能严明纪律,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将领有了威信,才能赢得将士们的爱戴和支持,才能让将士们誓死听命于他,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军队的战斗力,取得辉煌的战绩。
3. 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
出自《孙膑兵法·将义》。克:战胜。将领不能够不讲仁义,不讲仁义军队就不能打胜仗,不能打胜仗就不能取得任何功劳。将领不讲仁义,对待手下的人很残暴,这样必然会激起将士们的怨恨和不满。将士们对自己的将领怀恨在心,则必然不愿意为他效命。将士们平日里敢怒而不敢言,在战乱的时候必然会乘机逃窜。这样的军队必然是一摧即垮,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又怎么能够打败敌人呢?这是告诫将领要仁爱自己的部下,赢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而后将士们才能团结一心,共抗强敌。
4. 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出自《孙膑兵法·八阵》。平坦的地方,就应当多用战车,地势险要的地方,就应当使用奇兵,地势狭窄的地方就应当多使用弓弩手。无论在平地还是险要的地方,都要搞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要身处生地,将对手置于死地,然后消灭它们。
5.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胜不得。
出自《孙膑兵法·将义》。将领不可以没有高尚的品德,品德不高尚,那么他就不能对部下具有约束力和号召力,没有约束力和号召力,那么三军就不能取得胜利。这句话是告诫将领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治理军队的核心和关键。将领的高尚品德主要体现为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将领能够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就能够在军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样才有望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6.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出自《孙膑兵法·月战》。殃:灾祸。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没有具备,虽然取得了胜利,也必然会招致祸患。只有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这种胜利是真正的、彻底的胜利。如果不具备这三个要素,或许也能够侥幸取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暂时的、不彻底的胜利,胜利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祸患。如果敌人佯装失败,引诱我军深入,那么我军虽然获得了暂时的胜利,这种胜利也会是失败的前兆。
7. 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动。故仁者,兵之腹也。
出自《孙膑兵法·将义》。将领不可以不具有仁爱之心,不具有仁爱之心的军队,就不会有战胜对手的能力,军队没有战争对手的能力,就不要有行动。所以说,仁爱之心是统兵的重要事项,就像人的腹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