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廬《治家格言》
形式:四尺直幅
書體:小楷
時間:2013.2.
一
年輕時寫不成小楷,喜歡大字。老了心境不同,反而喜歡寫小楷了。
寫小楷先要做紙,太熟不好,滑,我通常用五六分熟的。店鋪中買的,往往不稱意,且有漏礬,寫到某一處,忽然化墨,則前功盡棄。
吃過幾次虧之後,還是自己做比較穩妥,十年的舊礬水,手指一摸就有感覺。香港室內無論春夏秋冬都有冷氣,冷氣抽潮,幹起來頗快,三小時就可以。
有時做紙,順便染色,渲染幾次之後,紙已經很熟了,無須落太多礬水,最為好寫。
然後就是打格,大幅作品,有格容易整齊。打格也要幾小時,快不得。現在的紙,紙丁多,移動尺都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是一個洞。
染紙、染色、打格,就去掉了一兩天。
正式開寫前,還要磨墨。我寫小楷都是手工墨,不用墨汁。墨汁湮,手磨墨流暢,二者不同。這些都只是極其細微的感覺,卻對書寫者很重要。
筆是早選定的,隔夜已經開好,但不使太幹,放在一碗水面之上,始終保持潤氣。
朱柏廬《治家格言》,不計落款,正文524字,我寫需要四五個小時。越是大作品,越是快不得,心平氣和,從容行去。期間不能停,停了之後,氣接不住,前後兩樣。所以寫小楷作品,是對體力的挑戰。
小楷作品一筆不能壞,每筆都要到位,《治家格言》寫了十幾次,開始經常發現錯字、漏字,而且往往是寫成後才發現,悲痛莫名。後來採取各種措施,終於有了較好的作品。寫成後看晉唐諸帖,又想重寫。這麼來回折騰,不知伊于胡底。走到書桌前,手癢癢的,又想來一張了。
二
我兩個學生司徒美珊和盧金鳳女士,提出將上面這張作品付梓。她們不是出版界專業人士,前後遇到很多困難,卻絕不氣餒,前後三年,終於將之出版。
這次出版,因為要就印刷機的尺寸,所以原作品縮小了一點,還是整張的樣子,折起來可插入一個精美的書套中。另附一本小冊子,收入我寫的一個序言,司徒美珊的序言,《朱子治家格言》簡解,原文以其意釋,還有盧金鳳同學的後記。這樣便於不熟悉古文的人閱讀和理解,可謂想得很周到。
一個人做事,只要肯學習,不怕難,總可以成功的。雖說從專業角度而言,還有改進之餘地,但初出茅蘆,便有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容易。
黃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