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讲述的,其实是我们的往事。按照流行的说法,那是一种所谓的故土情怀。家要没了,不是选择跑路,去建设一个新家,而是带上家跑。家带不动,也要带上全部的家当。太阳完了,于是地球被装上了一万多个发动机,变成了一艘星际飞船。
人类是有多爱这个家啊,才会选择这种成本极高的方法。推动地球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可能已经超越了人类自身所在尺度。人类如有能力这么做,理应早就想出更好的办法才是。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它只是通过科幻的形式来汇集一种感性的理解,以追寻自身诉求的最大化。我们不必苛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融入许多别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因为电影本来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而这里面包含的很多东西,想必每个人看了都会有各自的理解。
太阳迟早是要灭亡的,这是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同样也不存在于人类的尺度上。我们要牢记尺度这个概念,因为它是理解这个宇宙,理解人类命运,且不致于坠入绝望深渊的关键。乐观地看,理解了尺度,我们就不必为走不出太阳系而感到悲哀,也不必为太阳终将灭亡而沮丧。只要不做自*的傻事,希望的大门总是会敞开。
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设定,当然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氦闪,比如引力弹弓,比如洛希极限。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并不全都那么严谨。但影片似乎更加追求宏大视野的呈现。
电影中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漏洞,比如引燃木星。相比之下,电影《2010:太空漫游》更不生硬一点。也许是因为,后者将引燃木星的任务,交给了神秘的外星文明。毕竟这种事,不太可能实现。
被木星俘获的地球可能不会就这样直直地撞向木星,被木星攫取的地球大气也不会就这样直直地被木星吸过去。同样是被俘获,1994年撞木星的苏梅克·列维彗星,可是绕着木星飞行了很多年后才解体坠落的。
说了很多坏话,并不代表不推荐这部电影。如果能够一直照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流浪地球》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电影的配乐也很有范。有一些地方明显是在向《星际穿越》这样的前辈致敬。所以,值得一看。不管怎么说,看看冰封的大裤衩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看看路边街头用全息技术呈现的红底黄字横幅标语,还是很亲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