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4:15:57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1)

曾经有一个富人不说穷人不懂的道理——财散人聚,与此对应的,另一个人说:

“施者应该向受者感恩,如果没有缺陷没有灾难,如何能表现出来施者的作为?”

他是谁,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义薄云天”的话?

回溯到2009年,他创立的蒙牛接受了中粮集团原董事长宁高宁的“表白”联姻,三聚氰胺事件后,在蒙牛面临输掉对赌而被外资并购的危机下,他辞去内蒙古蒙牛集团董事的长职务,转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

但出乎意料,两年后,他捐出了持有的蒙牛集团所有股份。这意味着成为巨富之后,钱还没有装进自己的口袋,就放弃了。

这样的选择和决定,在中国难觅第二人。他就是前蒙牛集团董事会主席牛根生。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2)

打个哆嗦,欲“积德行善”

牛根生的第一次创业始于1999年,那年他41岁。在此之前,正在伊利副总裁任上的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

一切从头开始,他花了8年时间,将蒙牛打造为全球液态奶和中国乳业的双料冠军。

火箭般的发展奇迹,让其他乳业望尘莫及。

天有不测风云,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的突然爆发,让牛根生这个大众心中的商业偶像迅速被拉下神坛。

事件发生后,一些企业家朋友纷纷询问牛根生真实情况,由于电话中说不清道不明,以及为了向更多朋友说明白,牛根生口述,助理笔录,整理出一份关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朋友,以示通报。

此间,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断在牛根生脑海里重播。

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伊利离职到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的创业初期,再到天下英雄归心,无怨无悔跟他从零打江山,牛根生幡然悔悟:职场不相信眼泪!

2008年之后,牛根生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不再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即便是他现在主要心血所倾注的慈善,他也坚持只做不说。

“我希望先做10年、20年,再来说。”不过,慈善界多位大佬级人物在考察了老牛基金会之后,建议牛根生接受记者的采访,其原因是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开创和引领价值。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3)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4)

捐出股份:欧美模式,中国玩法

2010年12月28日,牛根生捐出持有的中国蒙牛股份68781022股,占中国蒙牛股份的3.96%。

因为无法直接捐赠到境内的老牛基金会,所以交由第三方信托机构负责管理。

2011年7月13日,这部分股票转让中粮,获得现金金额为17.36亿元港币。

在这之前,牛根生捐出了持有蒙牛集团的所有股份。

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每年转让股份数量不得超过25%,所以牛根生的捐赠是逐年办理法律手续。

2006年1月2日,捐出蒙牛集团股份5348590股;2008年12月16日,捐出蒙牛集团股份16045770股;2010年5月28日,捐出蒙牛集团股份39573888股。

早在2002年考虑蒙牛上市时,牛根生就开始规划公司上市后所获巨额财富如何支配和使用。

2003年,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牛根生、雷永胜、蒙牛集团党委*卢俊和律师杨育红四个人碰面,以非正式的形式第一次探讨了成立慈善机构的可行性。

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福布斯》给出牛根生当年的身价为1.35亿美元。就在这一年,牛根生在内蒙古成立“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这是一个社团组织。

同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

不过牛根生开始操作成立基金会时,该条例尚未出台,经过咨询有关部门及律师等意见,先成立了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在下面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来做慈善。

2005年,牛根生对外宣布捐出个人持有的所有蒙牛股份,捐赠到老牛基金会。

“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一个规划。”牛根生说。在他的规划中,前半生做商业,是通过度己来度人;半生做慈善,是通过度人来度己。

再细化,他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人生三段论:0—20岁,学习阶段;0—50岁,创业阶段;50岁至老,贡献阶段。在这样的规划中,50岁,即2008年,他要开始实现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

如何做千年基金会,公益资产如何持续增值?这是每一位企业家应该考虑的问题,牛根生也不例外。

牛根生通过考察洛克菲勒基金会、斯坦福基金会、耶鲁基金会、克林顿基金会等近二十家个人和家族基金会,最后采取了“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即法人由秘书长担任,自己仅担任荣誉会长,提供建议和指导。

那么,这种机制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 通过约定好的机制,理清家族与基金会之间的权责利,避免矛盾、特权和腐败;

第二, 虽然牛根生把财产捐赠出来成立了基金会,财产的所有权不再属于牛氏家族而属于全社会,但是,作为基金会的治理者,仍然有权干涉基金会项目的运作;

第三, 牛根生个人品牌与基金会息息相关,通过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获取更多资源的整合利用。

然而,该机制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还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该家族开明、睿智、阳光、易沟通,如果相反,那么很多工作因缺乏配合力,都是空谈;

另一方面,秘书长一方,需要把握全局,兼顾和平衡家族、基金会以及社会三方的权益。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5)

牛根生家族二代:做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根据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发布的《治财有道——中国民营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的调研显示,只有37.7%的财富拥有者对慈善活动感兴趣,以家族名义的慈善仅占到3.7%。

此外,目前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方式仍然十分单一,捐款的流向中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占比接近一半。

但其实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建希望小学,甚至出现许多的烂尾工程,其背后的许多软性体系才是真正缺乏的。

老牛基金会创立十年有余,牛根生的一双儿女牛奔和牛琼,决定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为样板,在中国成立一家第二代基金会。

2015年3月,北京老牛兄妹工艺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

牛根生儿子女儿,牛根生子女牛琼照片(6)

“菲勒访问学人计划”举行仪式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总裁斯蒂芬·海因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家族基金会正在逐渐兴起,而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极其创立的老牛基金会是我最先接触到的中国公益事业领导者”。

与之对应的是老牛兄妹基金会的成立,让牛氏家族再次超前。

这一次牛奔、牛琼成为第二代慈善的先行者。作为新生代,他们不可避免地多了些“创新”的责任。

老牛兄妹基金会主要致力于两大项目上,一是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的中国儿童电影工艺基金项目,该基金将为贫困地区儿童免费放映电影,以此陪伴贫困儿童成长;另一个项目是洛克菲勒访问学人计划,这一计划每年将挑选中国杰出的青年公益人赴美深造。

从目前国际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资助型,即以进行慈善项目资助为主,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一种是运作型,进行慈善项目的运作。而老牛兄妹基金会恰好将两种模式进行的完美的融合,对于家族基金会也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1.借力发力。家族慈善资金的来源是动用个人财富、依靠家族生意、家族成员共同自主,还是筹集资金,这是首要问题。

而家族基金会的优势,便体现在能够持续提供慈善资源,使开展的公益慈善事业更有广度和深度。

很显然,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合理利用了父辈牛根生的资源,同样采取了“秘书长”机制,将家族慈善不断延伸和壮大。

2.善于取经。传统的慈善组织发展带有明显的人治特点,连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尚且如此,相对柔弱的慈善组织更为堪忧。

而牛氏家族基金会,不管是牛根生还是牛氏子女,其家族成员并未加入理事会,而是学习其他家族基金会的经验和模式。相比之下,充分发挥个人价值观。

3.传承创新。家族基金会也需要与时俱进,第一代富人在进行财富传承的同时,往往面临着从传统的“老经济”行业转移到“新经济”行业的挑战。

牛氏兄妹推出赴美学习计划旨在培养新生代,与家族基金会成长达成“战略性、创新性、长远性、引领性、专业性、多赢性”六项“战略慈善”指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