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8:03:43

刚学会能量守恒定律就以为自己跟钱学森、李肇星、杨振宁、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一个水平,这样的人有没有?反正我没见过。刚背下来乘法口诀就觉得自己能够比肩陈景润、华罗庚甚至高斯、莱布尼茨、欧几里得,这样的人有没有?大概率没有。刚能画几笔简笔画就想跟齐白石、徐文长、莫奈、梵高、毕加索一较高低,甚至拿自己的简笔画冒充毕加索作品的人有没有呢?好像也没有。那么只能写几句顺口溜就以为自己文采追李杜、词句比苏辛的人有没有?有,而且还很多。

他们堂而皇之地把自己那些狗屁不通勉强押韵的顺口溜放到互联网的角落里,然后再多注册几个账号转发,让那些连顺口溜都不会写的人信以为真。自媒体泛滥的时代,连某些官媒的媒体账号都会转发这些莫名其妙胡诌乱扯还署名李白、辛弃疾的顺口溜。毕竟官媒的编辑也是人,也可能胸无点墨、五谷不分。

应该有人记得好多互联网上的署名李白的所谓藏头诗,既不押韵又含义不明,就是为了所谓“藏头”。关于日本的、关于流量明星的都有,李白成了预言家,一首首“藏头诗”比《推背图》还厉害,文采也比《推背图》更狗屁不通。能押韵如顺口溜都得算佳作了,说是打油诗都得算夸奖了。这些胡编乱造的顺口溜创作者怎么好意思说是李白的诗?不排除有人故意拿这个搞笑,但架不住真有人信。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1)

李白还谦逊?

受害者不止李白一个,辛弃疾也受害不浅。编顺口溜的大概也就知道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了,我很替杜甫、苏轼担心,或许他们已经受害过,只是侮辱了他们的顺口溜流传没那么广?这些妄人连《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词集都不懂,就敢拿自己的顺口溜冒充辛弃疾作品。对于辛弃疾这种一首词用十几个典故的讲究人,如果活过来看到这些瞎编乱造的“稼轩长短句”不得当场去世?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2)

会顺口溜的酒蒙子也敢冒充辛弃疾

不会顺口溜的妄人会不会消停?也不会。还有鲁迅、胡适、钱钟书、杨绛的名声供他们糟蹋。反正除了专业人士,大家都不能遍读诗文集、览尽故人书。他们真就敢胡说八道,拿自己肚子里稀释了百万倍的墨水冒充鲁迅、胡适的语句。还扯什么“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也是一种罪”,妄人们肚子里用来冒充名人名言的那点劣质墨水就是浑浊的存在。但凡看过《狂人日记》就应该知道“村里的狗叫了,其他的狗也跟着叫,但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叫”不是鲁迅的语言风格,背不下来就查原文嘛。借古人语气抒自己那点“怀才不遇”的块垒也不能这样啊,哪怕说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都比乱改乱编鲁迅作品强啊。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3)

但凡看两眼《狂人日记》都不至于这么编

之所以说这些胡编顺口溜、乱作警世语的的人是妄人,是因为他们不但敢于冒用古人和死者的名头,还敢于用酸腐句子冒充在世作家的作品。受害者典型在我国有莫言,在日本有村上春树。莫言作为一个自承以描述世间丑恶为己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冒充他的互联网妄人生生整成了鸡汤段子手。而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几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艺作家,也被互联网妄人们屡次冒充,搞得像一个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辍学文学青年。

村上春树不混中文互联网,也不熟悉汉语,眼不见心不烦。莫言就惨了,天天在中国文学圈里混,当然能看到这些冒充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莫言只好在线辟谣,说这些都不是自己写的,还得夸奖那些妄人们写得好,毕竟除了李敖大作家都很谦逊。就是不知道妄人们听到了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了莫言的认可?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4)

你们文采好,署你们自己的名啊啊啊啊啊

互联网时代妄人辈出,他们敢替李白作诗,帮辛弃疾作词,给鲁迅写文。写的狗屁不通不要紧,关键是要自信。他们就像刚解放的那些年在偏远乡村建国称帝的那些妄人,自以为是不得志的一代文豪,躲在互联网角落里写署名古人的顺口溜,最大的悲哀是还真有人信。

以前有没有拿古人编故事的?也是有的,但他们不会拿自己的作品冒充古人作品。“铁杵成针”的故事不说是人尽皆知,也得算小学生皆知了。这故事最早见于宋代祝穆写的《方舆胜览》里“磨针溪”一条。但这事肯定是编的,作者祝穆也说了是“世传”,民间传说而已。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5)

这故事也是假的,但不算侮辱

一根铁杵能换多少根针?这老妇人看来是专门跑这地方来点化李白的,似乎是跟圯上老人黄石公一流的人物。但她既没有《太公兵法》《素书》之类的秘籍可传,也没有其他的后续动作。自古君子士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谪仙李白也不能免俗。从他自身对自己成就的认知看,这老妇人算是白来了。自抬身价也罢,增加神秘感也好,反正圯上老人黄石公这位师父是张良自己认证过的,李白可没认证过磨针溪老媪。

李敖十句顺口溜,李敖十大惊人名言(6)

故事传说嘛,“张良拾履”当事人自己都认

“铁杵成针”的故事很像是后人编了给磨针溪抬身价的,但这故事适合教育小孩子,编出来后就很受欢迎。就算明知是假的,大家似乎也不介意。况且故事里主要是磨针老媪的行为,不但没有瞎编排李白,还表达了对李白成就的认可,换个主角也不影响。要是写个顺口溜就说是李白写的,那可就真的是侮辱李白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