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切·格瓦拉
第三世界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已经逝世五十五年,世界各地的人仍会自发地悼念他。在他身上有着英雄般的崇高理想与浪漫气质,用“血色浪漫”四个字形容他最好不过。但是,英雄也有着缺点,格瓦拉对革命太过理想化,这使他忽略了斗争的残酷性,最终为他的殒命埋下伏笔。
一、酝酿中的革命烈火
1959年,格瓦拉年仅31岁,他与卡斯特罗成功带领古巴人民推翻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并开始了他六年的执政生涯,最终做到了古巴的工业部长。而在遥远的东亚,*带领中国人民撵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切格瓦拉十分仰慕*,他也因此到访中国,并与*在中南海会谈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是切格瓦拉第一次访华。
可是,好景不长。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卡斯特罗选择了全面倒向苏联,由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出现了修正主义,不再是那个纯粹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一心与美国进行两极争霸。这也使得曾经的战友格瓦拉与他在对苏关系、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从这个时候起,切格瓦拉就有了“出走”的心思。随后,他离开古巴,亲自考察完非洲阿尔及利亚、刚果(金)等八个国家后,他再次去往北京,并与*、*等人会面。而这,也是他与毛、周的最后一次相会。
回到古巴后,格瓦拉做了一个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决定,他决定辞去古巴的职务,去往第三世界国家,目的只有一个:
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世界!
二、燃烧吧!战士的生命
1965年,格瓦拉37岁,他的第一站是非洲刚果,在坦噶尼喀湖西岸,格瓦拉建立了一个游击队基地,期望能够训练出一支红色军队。但是,美国中情局人员紧密监视着格瓦拉,随后,起义的游击队被刚果政府军击溃,格瓦拉在这里失去了他六个战友。格瓦拉只能接连辗转,拖着疲惫的身心到达坦桑里亚。
在坦桑尼亚总结失败教训时,格瓦拉借助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向*送来一封信,信中提到:“我想要一个大电台,让整个非洲,甚至是美洲都能听到。”*后来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及此事,说道:“我没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