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人们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是候王切以此相称。因此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增益了它,有时增益它,反而是减损。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运动发展内在的、固有的基本规律,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2、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出自《淮南子·说林》人家富有的,不要说人家的财来之不义;贫穷的,也勿以洁身自好自诩,非因不贪所以贫穷。
这和俗语“*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正好相反,道家不是不承认有人是靠*人放火赚黑心钱富有的,但不认为所有富人都是这样的,同样也不是所以贫穷的人都是好人,单纯认为富人都是坏人,穷人都是好人的人早晚吃亏!
3、“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局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同样一句出自《淮南子》的话,美好事物之所在,就是受到玷污辱没,世人也不能使它低贱;丑恶事物之所在,就是有人鼓噪吹捧,使之抬高身价,世人也不能使它贵重。
美、恶是客观存在,既不为别人的夸饰或镑贬所改变,也不为舆论流言所左右。 凡是美的,即使是蒙受了污泥浊水,也掩盖不了其纯真美善的本质。
同样,凡是恶的,即使是拼命地抬高其身价,冠以美丽的花环,加以显赫的地位,也不能掩盖其丑恶的本质,最终会受到唾弃。这几句说明善恶乃是客观存在,想以毁誉的手段压制扼*或粉饰美化,都是无济于事的。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原意是说人们都称赞你他,但他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
这句话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