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享年59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大他11岁的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出自官宦世家,家史向上追溯几百年,也都不乏留名青史的人物。爷爷是官职低宰相半级的教育部长兼文坛领袖之一,父亲是副厅级干部,母亲出自 “五姓七家”排名之首的超级豪门清河崔氏,只是在生下杜甫不久后去世。父亲续娶的妻子卢氏,来自士家大族卢氏。
注重“门阀”的唐代,天下士族排名,像“崔、卢、郑、王”这样的世家大族,娶亲看不上公主,嫁女嫁给皇族都认为是低嫁。杜甫之父,原配来自尊贵的崔氏,续弦妻出自卢家。可以想想,杜甫出身有多好,兼具官和富,且如他自己所说“舅家多人物”。用现代的话说,他其实是抓了一手好牌,是比李白更有资格傲视王侯的人物。
杜甫青少年时,家庭条年好,生活优越。他看过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舞剑;拜访过岐王,听过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唱歌;社会名流来找他学习词赋,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开始外出漫游、历时数年。
21岁时,参加“乡试”落选,继续外出“游山玩水”。
29岁时,回洛阳结识了司农少卿杨恰之女— —副部长家的千金,比杜甫小了11岁,二人一见钟情,两家也门当户对,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结婚。这是他一生的爱妻,情趣高雅,知他懂他,与他患难与共、无怨无悔。
33岁时,还是在洛阳与44岁的李白偶遇,一见如故,即告别妻子同李白一道外出寻仙游历。二人白天并肩同行,晚上饮酒赋诗。日子过得好不快意。
35岁时,已年过而立,父亲也已过世。杜甫感觉应该做点实事了,开始应诏去长安参加科举。这一次遭遇了权相李林甫编导了“野无遗贤”的闹剧,再次无缘科举。
35岁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他的后半生,被世人解读为一生沉迷官场,为之奔走献赋,汲汲于求,委曲求全,低三下四,郁郁不得志,生活越过越贫困,日子越来越憋屈。
求这个求那个,44岁时勉强进入体制内。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不知道八品还是九品的小官,杜甫认为有辱身份,托人改成“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兵器仓库管理员的低阶小官。同年,安史之乱爆发,儿子饿死,…… 直至59岁凄凉而逝。
杜甫也许是天选之人,当大唐帝国从顶级繁华走向衰落,需要有一位顶级诗人见证并记录这个历史过程。先让他裘马轻狂、豪气干云的快意上半生,再让他下半生受尽世间之痛,遍览凡间之苦,以自己的天赋诗才,记下时代的风云沧桑。
观看他的履历:
生于仕宦豪门,少年英才;
青年岁月优游,业荒于嬉;
而立之年,求功名利碌,却遭遇时代变故;
不惑之年,安史之乱,仕途不顺;
暮年,寄人篱下,辗转多地谋生,凄凉而死。
“安史之乱”的时代苦难,人间疾苦将杜甫铸造成为“诗圣”、“情圣”,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唐诗的殿堂,成就了无可取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小学生必背诗、选入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