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雨后外墙面出现顺雨水流下方向的水渍和尘土污染的痕迹,甚至有的还会造成墙体的渗漏,使外装饰失去光泽。
原因分析如下:
1.外墙面的窗台、压顶、阳台、雨篷以及突出外墙面的腰线等装修没有按规范要求:上面做好流水坡度,下面做好滴水槽(线)。
2.外墙面施工的平整度差或为毛面易积尘土,雨后(尤其是小雨后)容易发生雨水顺墙面流淌,污染墙面的现象。
【措施】
1.外墙装饰线凡突出墙面60mm以内者(如压顶、窗套、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线(鹰嘴),窗楣部分必须做滴水槽;凡突出60mm以上者(挑檐、雨篷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槽,滴水槽必须下木条成型,且两端应留出30mm做断水处理。
外墙装饰线做法
(a)窗洞;(b)女儿墙;(c)雨篷、阳台、檐口
1—流水坡度;2—滴水线;3—滴水槽
2.外墙窗台抹灰前,窗框下缝隙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实,防止雨水渗漏;抹灰面应缩进木窗框下1cm左右,慢弯抹出泛水,如图1-7所示。当为钢、铝合金窗时,窗台处抹灰应低于窗框下1cm。
外墙窗台抹灰做法
3.压顶流水坡度方向应指向屋面。
4.室外窗台应低于室内窗台,窗台与窗框交接处除认真做好处理外,应做不小于5%的外流水坡度,严禁倒坡。
【禁忌4】建筑物外表面起霜【分析】
工程竣工后在建筑物外表面易产生一种白色物质,俗称"起霜",严重者由于结晶的膨胀压力,也会导致装饰层与基层剥离,产生空鼓。
原因分析如下:
1.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水泥含碱量高,在水泥的硬化过程中有大量的Ca(OH)2析出,随着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水分蒸发,逐渐沿毛细孔向外迁移,带出溶于水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接触并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CaCO3,留在建筑物外表面。
2.水泥水化反应时生成部分KOH和NaOH,它们与水泥中的CaSO4等盐类反应,生成K2SO4和Na2SO4,二者是溶于水的盐类,随着水分迁移到建筑物表面,当水分蒸发后在建筑物表面留下白色粉状晶体。
3.冬期施工中使用NaCl或Na2SO4做防冻剂或早强剂,增加了可溶性盐类,也就增加了建筑物表面析出白霜的可能性。
4.某些地区用盐碱土烧制的砖,经日晒雨淋,水分蒸发迁移,带出其内部可溶性盐,在建筑物外表面形成一种白色结晶。
5.由于砖、混凝土和砂浆等存在着大量的孔隙,且具有渗透性,外界介质(尤其是空气中水分)进入其内部,然后由于蒸发也会有一部分物质被带出来,加剧产生白霜。
【措施】
1.选用含碱量低的建筑材料,如水泥和砖;不使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高的外加剂,且应严格控制用量,如使用Na2SO4应控制在水泥用量的1%以内。
2.配制混凝土或砂浆时掺加适量活性硅质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等。
3.提高基材的抗渗性,配制混凝土、砂浆时使用减水剂降低用水量,从而提高抗渗性能,降低其孔隙率。
4.在基层表面喷防水剂,用来封填混凝土或砂浆表面的孔隙。
5.混凝土、砂浆等都是亲水材料,可用有机硅憎水剂处理其表面,使水分无法渗入基层内部,这样也可阻止起霜。
6.对不溶于水的盐类可用喷砂机喷干燥细砂将白霜除去。
7.对于溶于水的碱金属盐类,可直接用水冲刷除去。
8.也可采用酸洗法,一般可选用1:1的稀盐酸溶液或草酸溶液。酸洗前应先将表面用水充分湿润,使其表面孔隙吸水饱和(避免酸液进入孔隙内),然后用稀弱酸溶液清洗,将白霜除去后,再用水彻底冲洗表面。
9.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最后对表面应用有机硅做憎水处理。
【禁忌5】阳台、雨篷、窗台等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分析】
工程竣工后,目测或实测检查阳台、雨篷、窗台等突出墙面的工程部位,出现水平或垂直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原因分析如下:
1.在主体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或构件安装偏差过大,装饰抹面时已无法纠正。
2.砌筑施工中游丁走缝偏差过大(大于20mm),导致上下层外窗口竖直方向不在一条线上。
3.抹灰前未拉水平和垂直通线,施工误差较大引起的。
【措施】
1.结构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或构件安装都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拉通线,找平找直,减少结构安装偏差。
2.安装外窗框前应先找出窗台的水平通线和窗口垂直方向的中心线,按水平线和中心线立窗框。
3.砌砖中应由瓦工利用铅笔和靠尺板在墙面上(间距2~3m)划立线,控制游丁走缝(包括混水墙),砌筑上一层窗口时应同下层吊线,确保各层窗口边缘一致。
4.抹灰前应横竖拉通线找平、找直、找方正后并贴灰饼,然后按灰饼冲筋抹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