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外墙面抹水泥砂浆后,留有明显的抹纹和接槎或颜色不一致。
原因分析如下:
1.墙面未设置分格缝或分格过大,不能同时操作成活。
2.抹灰接槎位置不正确。
3.底层或基层浇水不均匀,干湿情况不一致。
4.施工中采用了不同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仅造成了颜色不一致(如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青黑色、矿渣硅酸盐水泥为土红色),同时由于水泥等级不完全一致,在两种水泥交接处由于收缩应力不同,还会导致裂缝。
5.水泥或其他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不能按时交工,反复抹压也会出现色泽不一致和抹纹现象。
【措施】
1.严把材料进场关,做到先试验合格后再使用,保证货源充足并按计划进场,杜绝施工过程中更换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2.外墙抹灰的接槎应留在分格条或阴阳角冰落管等部位,阳角抹灰用反贴八字尺的方法操作。
3.主体施工搭设脚手架时,不仅应满足主体施工的要求,而且应考虑到装修时分格施工的部位,便于装修施工方便及外墙面抹灰后很好的艺术效果。
4.毛面水泥面施工中用木抹子搓抹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弧形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致、起毛纹等问题。
5.要求压光的水泥外墙面,提倡在抹面压光后用细毛刷醮清水轻刷表面,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解决表面接槎和抹纹明显的缺陷,也不易出现表面的龟裂纹。
6.抹灰后,应将分格条轻轻起出(也可用无需再起出的一次性分格条),修补条角并用素水泥浆细致勾缝,适当加重分格条的色调,以提高观感效果。
【禁忌2】外墙面空鼓、裂缝【分析】
外墙面用水泥砂浆抹灰后,有的部位出现空鼓、裂缝,严重的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原因分析如下:
1.主体施工未达到检查验收标准要求,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较大,使得抹灰面过厚或薄厚不匀,导致水泥砂浆收缩应力较大或不均匀,影响砂浆的粘结性能。
2.使用的材料如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较大,水泥强度等级过高。
3.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或不均匀,使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能受到影响。
4.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如同一遍抹灰成活。
5.夏季施工砂浆存放时间较长或砂浆失水过快,降低了砂浆强度,抹灰后浇水养护不及时,砂浆过早脱水影响其强度和粘结力。
6.冬期施工防寒措施差,导致砂浆受冻或冻融循环,破坏了砂浆粘结力,影响其强度而导致空鼓、裂缝。
【措施】
1.主体施工中严格控制其平整度和垂直度。砌筑砖混结构四角,不宜由同一个人从下砌到顶,防止产生视力误差;混凝土结构应对模板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层与层之间用经纬仪找直,以免产生过大偏差。
2.水泥砂浆抹面宜掺加适当的掺合料(如粉煤灰)或选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子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
3.框架结构中梁与砌*接处的缝隙、外墙面的脚手孔洞必须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勾缝和堵孔工作。
4.抹灰前应清理基层表面,混凝土墙面凸出的地方要剔平刷净,凹洼、蜂窝、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4(108胶:水)的胶水溶液,并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加气混凝土墙面缝隙和缺棱掉角处,宜先刷一道掺水泥重20%的108胶素水泥浆,再用1:1:6水泥混合砂浆分层修补平整。
5.从上到下进行抹灰打底,并进行一次质量验收(标准同面层),合格后再进行罩面,不允许分段打底随后进行罩面施工。
6.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墙面,为增加砂浆与基层的粘结能力,抹灰前应先刷一道108胶素水浆粘结层,可防止空鼓和裂缝。
7.室外水泥砂浆抹灰一般长度较长,高度较高,为了不显接槎,避免抹灰砂浆收缩开裂,应设分格缝。
8.炎热夏天应防止在日光暴晒下进行抹灰,砂浆应随拌随用,停放时间不应超过3h(当气温高于30℃时,不应超过2h),抹灰24h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7d。
9.冬期室外抹灰,砂浆使用温度不宜低于5℃,当室外气温低于0℃时,应掺加能降低冰点的外加剂,其掺量按冬施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保证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受冻。
10.窗台抹面易产生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结构与基础受力性质有关系,由于窗口和窗间墙自重和受力大小不同,传递到基础上的承受压力和沉陷量也就不同,沉陷量差会使窗台处产生负弯矩而出现裂缝。要防止窗台抹灰后裂缝问题,除从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外,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时间(主要指一层窗台),使结构沉降稳定后再施抹,并加强养护,以免砂浆收缩内力和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