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恩富合影
1934年,南京国术大赛,卜恩富获得拳击中量级“拳王”。随后击败了来中国访问的俄国拳击冠军马夫洛格、亚军阿尔桑柯,长了中国人的士气。半年后,全美拳击冠军卡迪逊来天津访问,卜恩富挑战,在比赛中一记下勾拳将卡迪逊打下拳台。
1935年10月,卜恩富代表天津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摔跤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决赛对阵北京的宝善林。宝善林人称宝三,天桥跤场的穴头,北京跤界大腕。他自幼爱摔跤,家住西四附近,离善扑营右翼较近,经常看扑户们练跤,后去前门外宏济院拜宛八爷为师,得到真传,又拜护国寺中幡艺人王小辫为师学中幡,接手铁三(历铁存)跤场,表演中幡和摔跤,后来又接管了天桥跤场。
决赛时无论宝三还是卜六,都势在必得。比赛开始,二人在场上跳了一圈黄瓜架,互相斗手抢把位。卜六身材高大,健壮魁伟,拳击加摔跤二合一,远打近摔,出手极快。他上手拿到宝三大领,底手攥到小袖,双手一拉址,上手往下一按,上步就走。宝三见状重心后移,卜六用左腿一拨宝三右腿,宝三抽腿避开,卜六右腿向后,背步到宝三右脚外侧,左腿在宝三裆内,裹上手,紧底手,长腰,变脸,左腿把宝三高高挑起。这招“挑勾子”干净利落,把宝三爷摔个四脚朝天大翻盘儿。场上一片叫好声。
卜恩富
二人起来遛了两圈,接着比赛,宝三扳回一跤。第三跤决胜负。二人在场上转了好几圈,相互斗手寻找战机,半斤对八两,谁也不好赢。斗了十来分钟,卜六像上满弦似的,上手抓大领,底手攥小袖,上左腿弹宝三右脚腕内侧。宝三刚一动右腿,卜六上步横右腿就是一踢。宝三用跪腿逃出,卜六抽回左腿,扭胯转身,上手底手向下一摔腕。宝三腿一打软儿单膝跪地。裁判喊停,卜六得分胜。
有句老话:“多年把式,当年的跤。”宝三毕竟35岁了,而卜六二十多岁正当年,有使不完的劲儿。卜恩富获得中量级“跤王”。实际上组织者已把第一名的锦旗绣上了“宝善林”的名字,无奈只好拆下来改成“卜恩富”。比赛结束后,国立体专总务处主任庞玉森邀请卜恩富赴国立体专,任摔跤总教练。
卜恩富授徒
抗战爆发后,卜恩富拜武术大师王芗斋为师,王芗斋为他赐名“卜道魁”,意思是拳道中的魁手。卜恩富追随王芗斋研习意拳、大成拳,尽得拳道心法与精髓,把拳击的爆发力、大成拳的霸气融为一体,独创了能同时进攻与防守的无常规手法。
王芗斋与人搭手,常用“点重身松”的妙法,将自己一百多斤的体重搁在对手身上,让对手驮着走,自己用横竖力的变化打压对手,不是把对手累趴下,就是将其扔出一丈多远。卜恩富据此自创了一招绝绊,名为“跨栏”,也是让对手驮着,将一百多斤的体重压在对手腿上歇息,任凭对手左摇右晃、前伸后撤都无济于事。随着对手的挣扎,他自己使出各种招法主动制敌。50年代,卜恩富受聘东北军区,教授擒拿格斗、摔跤拳击,培养了一批好手。(文:何玉新)
电影中的卜恩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