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是一个什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2 20:28:15

南水北调作为一项,跨流域的超级工程,一开始的目的其实是,为缓解北方的水危机,但罗叔最近却发现,有很多人曾质疑过,这项投资2500亿的工程,称它不仅严重影响水源地的利益,还造成水体污染和水质的下降。尤其是对汉江中下游平原的灌溉和航运,有不利影响。

那么南水北调工程到底是利是弊,通水后的水质是否有所改善,国家的巨额投入真的就没有回报吗?下面就跟着罗叔,一一来解决这些问题。

南水北调是一个什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吗(1)

南水北调工程利在千秋?投入2500亿没有回报?通水后为何收费?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为什么要把南水北调?说起缺水问题,可能南方人没啥感觉,因为那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雨水都不少,几乎不可能出现缺水问题,但在北方,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虽然我国的确地大物博,但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水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 俄罗斯还有加拿大,位于世界第四,然而这是在没有考虑,我国人口数的情况下。一旦将这个数字进行平均,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就远远低于全球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而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时,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连100立方米都不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信不用罗叔再说了。

更加严重的是,因为北京天津等地的人们,还在不停用水,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位,正以每年1米的惊人速度下降,由它引发的地质沉降和地面塌陷问题,也愈发严重。据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城市就会变成无法居住和生存的地方,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而我们都知道,要解决缺水问题,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和节流。北京和天津这些地区还正在高速发展,人口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再加上企业的不停扩张,要想实现节流难如登天,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开源。

南水北调是一个什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吗(2)

南水北调工程利在千秋?投入2500亿没有回报?通水后为何收费?

可能有人会说,水资源利用的开源措施有很多,比如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又或是再开发一个可以利用的地下水,再不济也可以进行废水处理循环利用,抑或是将海水进行淡化。姑且不论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这些地区本身就已经缺水了,就算再修建水库或是寻找水源,根本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有人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可以将南方多余的水引到北方,这样可以解决北方人的吃水问题。

这时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既然要引水,为什么不是离北京更近的黄河水,而是长江呢?这里罗叔解释一下。

虽然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它的年径流量仅为550亿立方米,和年径流量为9600亿立方米的长江,是远远无法比较的,而且黄河上游流经的地区,如黄土高原等,也是极度干旱缺水的地方,本身就自顾不暇,又怎么能帮京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呢?所以长*成了必然的选择。

但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法则,再加上我国的地势本就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要想将长江水引到高处,何其艰难。我国从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想法以后,无数的专家和学者,用了整整50年的时间,该工程才正式宣布开工。

2002年年末,在全国同胞的注视下,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作为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它也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首先就是输水线路过长,从长江到淮河再到黄河和海河,整个工程涉及到十几个省区市,和三峡大坝等工程相比,更加复杂。参与建设的水利专家们甚至直言,这个工程完全是一个“水利大全”,世界上几乎所有类型的水利工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从如何实现水往高处流,到如何给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再到怎么修建渡槽等世界难题,在各位工程师的努力之下,通通都解决了。

南水北调是一个什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吗(3)

南水北调工程利在千秋?投入2500亿没有回报?通水后为何收费?

首先就是东线,它以江苏扬州为起点,终于山东和天津,全长1785千米的工程,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水往高处流。

从江苏到天津,地理落差高达200米,山东的地势高度比江都长江口,高出大约40米。为了让水跨过这40米的屏障,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东线泵站群工程。

但是这个工程开工前,又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国内普通的水泵电动机,效率只有75%。对此有人研发了三年,才终于设计出了灯泡式贯流泵。

可别小看这个水泵,它的电机是永磁电机,能达到81%的能量转换效率,比传统的水泵提高了6%,有人可能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少,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年输送上百亿立方的水流,水泵每提高1%的效率,背后都代表着巨额的财富。

南水北调是一个什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