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谈到: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孩子知道怕,让他真的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这才是真的保护孩子。
适当的惩罚,如同悬崖边的栏杆,时刻保护孩子,不从小错滑向犯罪的深渊。
孩子做错事,承担相应的惩罚,这样才会心生畏惧,今后才能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小错不改,必酿大祸;小过不惩,必引大患。
曾国藩说:“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对“边界”敬畏,才能尊重他人;对“规则”敬畏,才能坚守底线;对“生命”敬畏,才能珍惜自己关爱他人。
爱孩子,就应教会他心存敬畏,而敬畏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能力。
贵阳8岁的二年级男孩小李,在学校十分调皮。一次,他弄坏了班上的班牌,老师要求他赔偿。
为了让儿子承担犯错的后果,妈妈让他自己捡塑料瓶卖钱赔给老师。
小李只得背起硕大的塑料袋走上街头,在跟他差不多高的垃圾桶里来回翻找。
围观的人问他累不累,小李一边奋力地拽着塑料袋,一边回复说:“累,脚都酸了”。
可是问他以后还破坏班级东西不,小李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要了!”
看来完全达到了妈妈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