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著名美学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鹰为孔学堂听众带来了“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09期“游于艺”专题系列的第7场讲座——《文艺复兴三杰赏析——达·芬奇、米盖朗其罗、拉斐尔》,200余名市民朋友、高校大学生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肖鹰教授通过对三位大师代表作品的赏析,带领听众走进了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解读了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艺术呈现。
讲座开始,肖鹰教授首先带领听众赏析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重要作品,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意涵。
对拉斐尔的解读,肖鹰教授从意大利观展的经历与体验展开,他认为拉斐尔以画基督教圣母而著称,是以圣画像为主题创造美的典范,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来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著名美学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鹰
讲座最后,肖鹰教授带大家赏析米盖朗琪罗的画作——绘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以及雕塑代表作品《大卫》《摩西》等。他指出,米盖朗其罗是一个终其一生永远与自己对立、与自我冲突的人,只要生命在继续,他永远在自我与世界、形象与材质、精神与肉体之间冲突和对立,这也正是他伟大创造力的来源。
听众分享感受
讲座结束后,肖鹰教授与听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看待中西方雕塑之间不同之处”这一问题,肖鹰教授认为,中西方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西方艺术走过了一条文艺复兴的道路,从科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对人做了深入的剖析,形成了科学精确的写实艺术形式,而中国传统的审美重神似而不注重形似。其次,西方的人像雕塑艺术自古希腊以来就是以人体为主,并且较为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和神态。而中国的雕塑艺术很少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更强调神、气,也就是所谓的传神写照。
一位美学爱好者在讲座结束后说道:“今天肖教授的讲座非常生动,通过赏析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一些雕塑及绘画作品,使得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神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今天明伦堂换新了LED大屏,屏幕画面非常清晰细腻,给我们提供了更直观、更立体、更动感、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为孔学堂点赞”。
作者:李逸依
图片:杨亚清
审核: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