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书,而且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至少在流传上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流传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尚书》就是古代的散文集。
《尚书》记载的朝代分为虞夏商周,后人把夏商周称为三代,《尚书》就是说的这个时代的事。内容大多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这叫记言。当然也有记事的,但是经过专家的考证,大概是战国末年的制作,应该与原著分开来看。
因为古代书籍的流传不易,而且秦始皇曾经烧天下诗书,并禁止民间藏书,所以《尚书》就有残缺,而且问题很多,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文字问题,一个是本子问题。
汉文帝时,济南伏生作为秦朝博士,他所传给晁错的《尚书》由于是用当时的文字记录的,所以称为《今文尚书》,一共二十九篇;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又得到的一部分《书》,由于是用古文记载的,孔安国加以整理后,就称为《古文尚书》,多了十六篇。后世,《古文尚书》又被晋朝王肃献给朝廷,今古文都合在一起,一直流传下来。后来在清代学者的阎若璩,惠栋的努力下才区分开来。
后来,就有了版本上的今古文之争,古代的学术争论和学派分歧往往会出现在对经典的解读上,关乎道统不同。大致上今文派继承先秦风气,主张通经致用,重视微言大义。古文派不重哲学重历史,关注历史文献的保存,所以在章句,训诂上下功夫。
《尚书》里有一篇西周书,主要人物是周公,孔子的春秋精神也是在周公和《西周书》里得来的,所以中国像样的古书是从《尚书》里开始流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