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最早的“电生磁”的“電”从何而来呢?
最早出现的是“电生磁”,电生磁,电生磁,那么这里的“电”从何来,说明已经有了电,才能够发现“电生磁”现象。
《博物通书》是1851年出版的,我们来看看发电厂的出现时间,1882 年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运的珍珠街发电厂被称为世界最早的发电厂,它拥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机发电机组。
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当时的发电厂就是专为电灯照明供电的。
通用电气公司,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以上在纽约和中国的发电厂都是在1882年,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则是1892年创立,都要晚于据称西方发现“电生磁”现象的时间。
不过,后来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1872年美国约翰·盖斯特绘制的《美国的进步》里已经有了一根电线,比最早的发电厂1882年出现的时间更早。
1872年,艺术家约翰·盖斯特(John Gast)画了一张油画,该画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委婉表现出美国雅利安人向西迁移场景的画作。盖斯特为其油画命名为《美国的进步》,这幅画成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畅销的画作。
图 1872年,艺术家约翰·盖斯特(John Gast)绘制《美国的进步》,金发女郎左手垂着一根电线
在盖斯特绘制的《美国的进步》中,画着一位衣袂飘飘的美丽的金发女郎,皮肤白皙,体态丰盈,她慢慢地向西部飘动。她的额头闪烁着“帝国之星”,右手则拿着文明之书——— “教科书”,她的左手垂着一根电线。在金发女郎的下方,美国文明逐渐发展:农民在田间耕作,拓荒者坐着马车和牛车,矿工们一镐一铲地开辟前进的道路,驿马快信和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一路向西。而在太平洋和前进的美国文明之间却矗立着野蛮——— 一头咆哮的黑熊、狂乱的野马、上身裸露的印第安妇女,印第安战士一手高举斧头,另一只手紧紧抓着他的弓。美国人西进途中,动物和印第安人纷纷逃离。画中并未描绘暴力场面,没有成堆的印第安人的尸体,也没有大量被屠*的野牛群。画中有位身穿鹿皮装的边境开发者,手中握着一支步枪。不过,整幅画都看不到美国军队。
这个时间要比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的时间要晚,只是既然,1872年的美国已经画了电线,也该有发电设备了。
那么除了发电厂,还有发电机、电池什么的,那就先看看最早的发电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吧!
据说,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因为当时除了用简陋的电池以外别无其它方法发电。
据说,还有另一种说法中西方最早的电池,解释了人造电的最早由来,我们看看怎么回事。
据说,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好吧,假设如果,按照1800年就有第一块电池来说的话,1820年奥斯汀用电池通电发现“电生磁”也是可以的。
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这个电池的实验不是磁生电,而是“电生磁”。
至于说利用“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的方式来制造发电的电池,这看起来已经远比磁生电对电的了解更深入了。可这只是表面看起来而已,实际能够这么说的人,可能只是知道了解潮湿物体之间可以导电。但却忘记了,首先要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可以导电,同时需要知道导电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电,还得给导电物体通电了才行。
也就是说,不管是磁生电,还是电生磁,理论上,按照西方人所说的时间它们早就应该发现它电磁感应了,何必要等到1820年才发现“电生磁”,甚至是到1831年再发现“磁生电”呢?
关于电池呢,据说西方传教士却真的来给中国人“送电学书籍”了,一本《博物通书》中记载了类似电池的装置。
图 《博物通书》第3章“电气五金器”
看起来很像《博物通书》里的“电气五金器”里的第③部分介绍,似乎看起来时间上没有问题,《博物通书》是1855年时间要更晚,但是,问题就在于西方在1688年的时候根本不懂“避雷针”,也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为什么在1791年之后就突然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了?甚至以此“发明”出了电池?
而据说1821年才出现的电动机,也要比奥斯汀1820年就发现的“电生磁”要晚。
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为什么一开始最早发现的是“电生磁”现象,这表明已经有了发电设备了,远在1820年以前更早的时间,否则,最该出现的应该是“磁生电”的发电原理及设备才对。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先有了电池,但是,经过分析发现西方所谓发明电池的故事里也是错误百出,显然不可能是电池发明人了啊!
例如: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路易吉•阿罗西奧•伽伐尼发现,只要用铁丝和铜丝接触青蛙腿,青蛙腿就会抽动起来。他认为动物身体内带电,依靠金属就可以把这些电导出来。
另一位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却不这样认为。他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只要两种不同的金属用盐液或酸液分隔开时,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流。1800年3月20日,伏打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写道了这个伏特电池装置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
“十八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亚力山卓·伏特(Alessandro Volta)对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的实验理论提出质疑。伽伐尼认为黄铜钩卦在铁架上的青蛙会抽搐,是动物本身带电所引起的。而伏特则认为,抽搐是黄铜和铁之间接触产生的电多引致的现象。伏特创造出第一个现代电池、证明了自己的理论。伏特在一八○○年写给伦敦皇家学会的一封信中说明道:
我用直径一吋的几十个铜、黄铜,或好一点以银制的小圆板和小圆盘,当作实验用的硬币,另外还有相同数量、形状和尺寸的锡板,或用上好一点的锌板......我准备充足的纸板或布料盘......能够吸收并保留相当多的水分.....我通常先把一个金属板水平放在桌子或其他基座上,比如先放了银盘,然后再放上锌板,在锌板上接着放上湿润的纸盘,然后有放了银盘,紧接着是锌版,然后是我弄得很湿润的纸盘,我继续放下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堆叠......意思是,我依次用这样的组合,立起一个够高也足以保持直立的圆柱。注167.
只要冶铁和各种金属之间的电化学持续相互作用,电就会持续存在。伏特创造了持续且连续的电流。”
(注167:Alessandro Volta,quoted in Edwin J. Houston,Electricity in Every-Day Life,vol.1(New York:P.F.Collier &Son,1905),pp.347—49.)
大家看到没有,这里没说用到溶液作为电池产生電的介质呢,不过,提到了锌板,时间变成了1800年了。其实,并不能产生电流,也不能变成电池的哦!因为没有电解液,水是不行的,至少得是盐水呢,可是看文中所写伏特并没有这么写。也没有提到其中要用到金属导线来导电这一事,这么说的话,等于西方伏特是没有办法发明电池的了。
中国国内关于伏特电池的解释则更为详细: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伏特)发明了电池。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这种装置可以产生电流,后来被称为伏打电堆。伏打还制作了一种被称为“杯冕”的装置。将锌板和铜板放在盛有盐水或稀酸的杯中,只要用导线把两种金属板连接起来,就有电流产生。
这么写的话,给中国人来看的话,这种装置是可以发电的,电解液是盐水或稀酸,可以算作电池了,还提到了导线。
中国人写的反倒比西方人自己写的更清楚详细正确啊,这点在今天又如同当年的传教士写给中国“送给”中国的电学书籍,及其他高科技书籍一样了啊!其内容基本跟中国古代内容相似并有延续,而西方却无的思想文化科技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能说成是西方传教士“送中国高科技”吗?
既然1820年奥斯汀已经发现“电生磁”了,就没必要等到1831年法拉第再发现“磁生电”,因为都有发电设备了,还能不知道“磁生电”是怎么来的?那不然,怎么发明的发电机、电池呢。
《博物通书》里的青蛙实验与电池
据说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路易吉•阿罗西奧•伽伐尼发现,只要用铁丝和铜丝接触青蛙腿,青蛙腿就会抽动起来。他认为动物身体内带电,依靠金属就可以把这些电导出来。
另一位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却不这样认为。他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只要两种不同的金属用盐液或酸液分隔开时,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流。1800年3月20日,伏打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伏特)发明了电池。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这种装置可以产生电流,后来被称为伏打电堆。伏打还制作了一种被称为“杯冕”的装置。将锌板和铜板放在盛有盐水或稀酸的杯中,只要用导线把两种金属板连接起来,就有电流产生。
在《博物通书》第3章里第②部分出现用青蛙做实验的内容。
图 《博物通书》第3章“电气五金器”
我们看到《博物通书》第5章里的“电气连吸铁”写的是最早的直流电动机的实验。图中提到了“通电导线”。
图 《博物通书》第5章“电气连吸铁”
但是,只有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才能制造“通电导线”!
古人在长期观察雷电现象中,已经看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别。
《南齐书》载:“永明八年(490)四月六日,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保林寺塔顶由金属为之,佛面也由金粉涂刷,这些都成为导体,当雷暴之时,高能量的雷电使塔顶及佛面形成瞬时电流,从而导致熔化,而木质窗户则不受影响。
南朝时,有一次雷电袭击寺庙,“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南齐书·五行志》)。佛面是金属粉刷的,当高能量雷电通过时自然被融化,而窗户或者未被雨淋湿(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或者不在雷电通路上,故此仍完好无损。
沈括曾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雷电打入一平民家,该家有一漆木盆,内藏金银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不曾焦灼”;有一宝刀在刀鞘中熔为汁,皮制刀鞘却不曾损坏(《梦溪笔谈》卷二十《神奇篇》)。
根据前人的大量记载,明代方以智总结道:“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物理小识》卷二)“金石”指金属物体。它和潮湿的木头、石块、人体和动物体都是导体;漆、皮革、干木、琥珀、玳瑁、丝绸都是绝缘体。
近代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分类正是根据它们对电的不同效果而分别命名的。方以智虽然未曾从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别,但也确实认识到它们对于电的不同性质。
这些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绝不可能是传教士“带来”的,反而是中国古人早已有发现,并且留下诸多记载。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到中国游历后,写了一部《中国新事》。书里写道:“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会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
还有一位是满清时来华传教士葡萄牙人安文思(1609—1677年)也描述了中国古建筑避雷一事,于1640年入华。据说,他在1668年前后完成了两本著作:一是《论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一是《中国的十二大奇迹》。后一本书于1686年分别被译成法文和罂语。
法语标题为《中国的新关系:关于这个大帝国最优秀成就的描述》(巴黎,1688年,四卷本),罂语标题为《中国新史:包括这个大帝国最重大特色的描述》(伦敦,1688年,四卷本)。它们成了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经典著作。
直到1953年,克洛德·罗伊(Claude Roy,1915—1997年)在撰写《镜中中国》(La Chine dans un miroir)一书还征引了其中的许多内容。
根据克洛德·罗伊的征引,在《中国的十二大奇迹》中有段关于中国建筑避雷的内容写道:
“用琉璃瓦做成的屋顶犹如玻璃镜一样闪亮。屋角以动物头上角须的形式直指天空,这些动物是该帝国中最受尊崇的龍。屋顶形状类似于汉代人曾经居住过的帐篷。帐篷固定在一个茅状物上,它们的各个角向上弯曲而指向天空。
现在以砖瓦砌成的屋顶仍然模拟汉代人的建筑物。巨兽的舌头指向空中,其腹内穿过金属条,金属条一端插入地里。这样,当闪电落在屋上获皇宫时,闪电就被龙舌引向金属条通路,并且直奔地下而消散,因而不致伤害任何人。人们可清楚地看到,这个民族极有智慧,他们知道,如何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将美和实用结合在一起,如何将聪明睿智寓于精致的工艺之中。”
而西方都是通过来华传教士知晓中国建筑上需安装“避雷针”,就已经说明了当时的西方没见过“避雷针”,对于天上的雷与电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也就不可能懂导体、绝缘体之间的差别,又怎么可能想到用金属导线导电呢?!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人的身体是一个导体,所以,它常有机会吸收静电。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地方,人体会聚集更多的静电。当人体静电积存过多,又没有地方可以“放电”,静电就会在人体内作怪。
同样,由于知道人体和动物体是导体,也就知道人体和动物体有电,有“生物电”的存在,才会设计用青蛙做实验。
所以,在《博物通书》第3章里第②部分才会出现用青蛙做实验的事情!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写道:
“在十八世纪早期,英国人斯蒂芬·格雷(Stephen Gray)确认了电的传导性,他擦拭玻璃管底部后,发现连软木塞盖也会带电。透过实验,格雷还发现了某些物质的绝缘性质:
他用包裹绳水平悬挂着长长的麻线,但无法用它传递電力。然后,他改用丝绸线圈悬挂丝线,并成功透过七百六十五呎的丝绳传递了‘有吸引力的能’。他起初以为丝绸能够传导成功是因为它很薄,但原来的丝线圈断掉,他改用其他更细的线替换后,却发现反而无法导电。最后得出了结论:丝线之所以有效,不是因为它们很薄,而是因为它们是丝。注154”
(注154:Park Benjamin,The Age of Electricity from Amber—Soul to Tele—phone(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888),p.11.)
好吧,大家思考一下,如上所说,十八世纪早期的英国人斯蒂芬·格雷真的发现了電的绝缘体和导电体吗?
我们来看看今天认为的常见绝缘体和导电体有哪些?
常见的绝缘体有:
陶瓷、橡胶、干布、干木头、塑料制品、空气、纯净的水、玻璃、
常见的导体有:
铜、芯、插座的接触片、插头的接触头、保险丝、水、溶液、金属、胶体、浊液、熔融液、人体
这位十八世纪早期的英国人斯蒂芬·格雷在西方人写的这本书里发现关于電的绝缘体和导体力恰恰都错了,把丝线和玻璃、木塞等都认为是可以导电的东西,而可以导电的金属却又恰恰都没有,这种错误的概率有多大啊!
就这是这种认知的十八世纪早期的西方人,可以造出能够导电的物体来吗?并且,据说继续延续这种认知的西方人格雷发明发展出了“悬起的男孩”实验,此实验在几年内于罂国各地大为流行。之后还有人继续发明了储存电力的实验,可能吗?
在西方人写的《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里,
还继续写道“电力最早储存成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一七四五年的德国卡敏(Cammin),埃瓦尔德·冯·克拉布斯特(Ewald von Kleist)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的一个实验:
把钉子或黄铜线装入小药剂瓶并使其带电,效果会很明显,但小瓶子必须保持在非常干燥、温暖的状态,所以我通常会先用手指沾些许白垩粉,再揉搓小玻璃瓶。如果在小瓶内加入少许水银或几滴烈酒,实验也会更成功。而一旦让钉子和小药瓶离开带电玻璃,或离开它们接触的主要导体,瓶中会升起‘一管火焰’,可维持得非常久,我手里拿着这具燃烧装置,还能走上六十步......也可以带着这个玻璃瓶到另一个房间,用它来点燃烈酒。而如果它还带着電,当我用手指或拿着一小块金子去触碰钉子的话,电流会电的我的手臂和肩膀一震。注155”(注155:Ewald von Kleist,quoted ibid.,p.15.)
这里的实验并没有提及如何是小药剂瓶小玻璃瓶带上電的,这才是实验的关键,证明当时的1745年的德国人能够办到使電储存在玻璃瓶里的证据。反而在文中一笔带过了,重点描述了有电在玻璃瓶里的现象,多么奇怪呢!
更奇怪的是,之前的罂国人对电的绝缘体和导体的认知通通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延续发展到1745年的德国人就知道用钉子或黄铜线了呢?尽管如此,文中描述的依然很模糊,并没有明确的说是用金属来导电的哦!
文中的德国人还认为是玻璃可以导电的“带电玻璃”,“一旦让钉子和小药瓶离开带电玻璃,或离开它们接触的主要导体”直接说什么东西是导体不就得了吗,为什么这么麻烦写的模模糊糊的,不得不怀疑西方人当时关于電还是不懂什么是绝缘体和导体哦!
这个实验以后,文中继续写道:
“荷兰莱登(Leyden)的科学家们改进了冯·克拉布斯特的小玻璃瓶装置,成为后来大家所知道的莱登瓶(Leyden jar)。最完备的莱登瓶是一个装满水的玻璃容器,外侧和内侧涂有金属箔,底部有金属屑,上面盖着软木塞或木制的盖子。导体(通常是一根顶端有金属球的黄铜金属杆)会从瓶子顶部穿出,而下方接着的金属链会垂直降到瓶中。实验者可将电荷从产生电荷的旋转球体转移到杆子顶端的金属球上,电荷沿着金属杆和金属链传递到水喝金属箔上。
如历史上学家菲力普·德雷伊(Philip Dray)所说,因为莱登瓶可以保存电荷数天,实验者‘可以将电力分阶段来转移操作,而就不会仅是摩擦实验中,物体间的电光一闪而已’注156。”
(注156:Philip Dray,Stealing God's Thunder:Benjamin Franklin's Lightning Rod and the Invention of America(New Yory:Ran—dom House,2005),p.49.)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
这个故事里关于電的绝缘体和导体的描述很清楚,也挺正确的,相比之前是进步了不少,只是从错误的知识认知里很难继续发展到莱登瓶这一步哦,因为之前西方人对电的绝缘体导体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啊!按照十八世纪早期的罂国人实验,是没法发现什么东西可以导电的啊,为什么突然1745年的德国人懂得往玻璃瓶里放金属了呢,但是却又有玻璃带电的错误想法。
荷兰人是怎么想到金属可以导体的?这几个实验完全是无法延续发展连在一起的啊,也得不到莱登瓶的实验结果。
因为,这里的小玻璃瓶带电实验都是没有用的,需要外部通电玻璃瓶里的导体才能储存電,可是,通通都没有写,并且,这说明需要先发明发电设备才能实现哦!这是先有“電力设备”,再有所谓的储存实验的,还都是造假故事,1799年的意大利人伏打恐怕也发明不了“伏打电池”。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中写道:
文中承认“菲力普·德雷伊说,富兰克林‘是第一个发现莱登瓶中的电荷并非如其他人所认为的储存在水中,而是在玻璃瓶中。玻璃是电介质(dielectric),代表它能存储电并让电通过,但无法导电。’注161.”(注161:Dray,Stealing God's Thunder,pp.54—55.)
富兰克林才是西方第一个认识到玻璃不能导电的人啊!之前的西方人都不知道玻璃不能导电,又怎么做这些储存電的实验的,况且,通电的发电设备怎么给忘记了呢!最关键的东西忘写了啊!
在这本书里还说说了富兰克林风筝引雷以后西方才有的这个伏打电击青蛙实验。而这本书里的富兰克林却又认为是摩擦玻璃球或玻璃管才能产生静电,自相矛盾了啊!说明故事里的富兰克林也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啊!
以上,应用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这不可能是1799年的意大利人伏打发现的,也不可能是西方发明的电池。这些故事都是后来才编造出来的。
而西方人也说“电弧照明要普及化更得仰赖可靠的发电机(electric generator,或 dynamo),而这要到一八三一年麦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之后,才可能成真。”(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
可是,偏偏1821年法拉第已经“发明”出了第一台电动机,却非要等到1831年才“发现”电磁感应,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因为磁能生电,电能生磁啊,这就是电磁感应,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只能先发现磁铁生电的现象。
然后才会出现利用磁铁生电的原理制造发电机,不懂得“电磁感应现象”,怎么制造发电机呢?!
既然1821年法拉第“发明”了电动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电磁感应?!这些说法都是自相矛盾,分裂了啊,发电机真的是西方它们发明的吗?
“在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布拉什(Charles Brush)在亚布洛奇科夫开发‘电蜡烛’的同时,手边也正在改造电弧灯,布拉什率先用他的电弧灯系统照亮了不那么富裕的美国中西部中心区域。第一个地点是印第安纳州沃巴什(Wabash),在布拉什按照新系统时,只有六十五个煤气灯照亮此区。在城中心的法院上方,布拉什悬挂了四个三千烛光的电弧灯(发电机由打谷机的发动机驱动)。在一八八○年三月十一日的黯淡阴雨之夜,电弧灯正式启用。”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
文中的电弧灯是通过早期的伏打电堆发展起来的,但是找到的一些提及西方书里记载的伏打电池没有写出发电所需的介质——即电解液,提到了“水”,却不是盐水。其实根本不可能发展出后面的电弧灯,这段内容说霉国电弧灯是在1880年3月11日启用的,但是发电机却是由打谷机的发动机来驱动。
这分明就是西方根本就不明白发电机是怎么来的,才会如此表述。盗窃者不懂原理!这足以说明问题。
不然,西方不会有这么多漏洞百出的造假故事,而想要发现其中的问题错误,也需要有对古代雷电磁铁感应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不了解的话,依照现代西方科学教解释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真相的。
(关于电磁的内容还未结束,敬请期待后续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