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不仅仅是有名有姓的英雄们铸就的辉煌,也是无数不知姓名的小人物一点一滴努力的成果。他们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录入吏,一笔一划、每日每夜人、尽心尽力地记录着历史。
然而纸张原材料稀缺,纸量告急,纸价飞涨,朝廷只能一味压缩供应量,使得录入吏们无纸可用。大唐没纸了,英雄们不会在意这些,权贵们更不关心,而徐宾却洞察到了:纸不仅仅是纸,更是大唐的未来。
他潜心改良造纸术,扩大纸张原材料范围,力求录入吏们用得起纸。徐宾代表了一种先进生产力的萌芽,他意识到了:国家的发展,靠的不是权力斗争,而是科学技术。他内心在呼唤大唐盛世的再现,别人看到的或许是一朝一代,徐宾看到的却是千秋万代。
有梦想的人,和有目标的人,是不一样的。
徐宾便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留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批判实用主义,面对现实主义,最终落脚点在理想主义,这一副低调的文化自信的样子,看着真的很暖心。
(图片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