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待人友善是我国从古至今的美德。名人墨客关于“友善”的名言警句浩如烟海,“六尺巷”的美谈更是一直为世人称道——
相传当年清朝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英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张英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段佳话也成桐城人友善待人的一个写照。
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等美好品德,既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今人的追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对个人而言,友善是一种人生智慧。
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一个人如果总是做坏事 ,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自己同样也收获不到快乐。
“与人为善,予己为善,予己为乐”。一个善于做善事的人,他的人生是充满阳光的,不但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北京新学道“友善月”主题教育活动
2.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友善是一种调和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与价值支撑。
友善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生活的张力、调节社会心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
“与人为善,予己为善,予己为乐”。友善是我们做人、做事、成家、立业,以及在社会取得一席之地,走上成功的重要法宝。
所以,“友善”美德值得每个人拥有,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儿童更应该自小便养成“友善”的品质。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具备这些美好品质:有善心,与人为善,常常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对别人仁慈、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