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就是拒绝社会化。
1
《海的女儿》不够女权?
《海的女儿》究竟讲了什么,我看了一个微博上网友的吐槽,瞬间觉得自己的童年白过了。
微博网友「轻成一只飞燕」是这么说的,批评男人写的童话毫无逻辑可言:「就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资源(美丽的长发)、自我的阉割(无法说话)和终身痛苦的代价(直立行走如刀割),换一个所谓的爱情。」
这貌似有理有据的吐槽,让我一度怀疑,难道我看到的是假的安徒生,因为相比起格林童话的黑暗和王子公主在一起的潦草,安徒生童话简直是「作家童话」的典型,他去除了传统童话中的民间传说味道。
我们比较一下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和《海的女儿》就能明白,《灰姑娘》里的辛德瑞拉,完全是一个逆来顺受,靠幸运和神力嫁给王子的姑娘,她唯一用到自己实力的方式,是她的美貌和她那小巧的脚丫,从女权角度审视,《灰姑娘》才是处处槽点,物化女性,贬低女性,但我不会用这样的角度解读,因为这就是民间传说改编童话的特点,它完全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的普遍认知,也许它本意不是歧视女性,但却无处不在浸透着贬低女性的毒汁。
再来看《海的女儿》,确实里面,也有一些令人生疑的语句,让人在用女权视角审视的时候,有些不快,比如
「你还有美丽的身材呀,」巫婆回答说,「你还有轻盈的步子和富于表情的眼睛呀。有了这些东西,你就很容易迷住一个男人的心了。唔,你已经失掉了勇气吗?伸出你小小的舌头吧,我可以把它割下来作为报酬,你也可以得到这服强烈的药剂了。」
女人只要用身材,眼睛和轻盈的步态就可以迷住男性了,甚至不用说话,这看起来确实是把女性贬低成不会说话的玩物,只能靠性和美貌取悦男人,但是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一个反面形象,「巫婆」的嘴里,而最后的小美人鱼,其实并没有选择用身材去诱惑王子,王子一直爱的是另一个公主,也就是说,巫婆说的根本不成立。
这就是安徒生童话跟民间传说的区别,安徒生的价值,在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把童话这个文体从民间传说中拯救了出来,以他超前的视野,赋予了故事远远超越时代的思想,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安徒生人本主义的光辉,这就是一个伟大作家的意义。
《海的女儿》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呢?在于成长中的社会化过程,小美人鱼其实不止是为了王子,她同时也是为了获得永久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人鱼悲哀地问。「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命。」
童话里的人鱼有300年的寿命,终日无忧无虑地跳舞,但是却没有「灵魂」,如果想得到不灭的灵魂,只有得到一个人类的「爱」,这才是小美人鱼一定要放弃美妙的声音,每一步都忍受像刀割一样的缘由。
这其实更多的像是一个象征,当我们进入社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失语的过程,同时也是经历痛苦的过程,因为在家庭里,我们都是小美人鱼,永远是最光辉夺目的一个,可以快快乐乐地一直唱歌跳舞,永远是话题中心,但是一旦我们开始进入社会,没有人听我们说话(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每前进一步都踩在刀子上(困难重重),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呆在父母的羽翼下,社会化(找到灵魂)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才是安徒生想要告诉我们的。
这篇童话我个人认为,寓意最深刻的点就在小美人鱼选择是否*死王子的那一段:
「我们已经把头发交给了那个巫婆,希望她能帮助你,使你今后不至于灭亡。她给了我们一把刀子。拿去吧,你看,它是多么快!在太阳没有出来以前,你得把它插进那个王子的心里去。当他的热血流到你脚上时,你的双脚将会又联到一起,成为一条鱼尾,那么你就可以恢复人鱼的原形,你就可以回到我们这儿的水里来;这样,在你没有变成无生命的咸水泡沫以前,你仍旧可以活过你三百年的岁月。」
小美人鱼的姐姐们把头发给巫婆换来了一把刀子,只要*死王子,就可以恢复原形。这个寓意并不难懂,如果得不到想要的就毁灭,这是典型的「巨婴」思维,小美人鱼可以毁掉王子,但是同时自己就要变成「巨婴」,回到美人鱼的状态,但她宁愿选择变成海里的泡沫,也不愿成为「巨婴」,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是一种「高贵」,而这种高贵就是人的成长,故事的结尾,也并不是一个悲剧,小美人鱼并没有变成泡沫,实际上她成了「天空的女儿」,而且拥有了「不灭的灵魂」。
「人鱼是没有不灭的灵魂的,而且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灵魂,除非她获得了一个凡人的爱情。她的永恒的存在要依靠外来的力量。天空的女儿也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
事实上,安徒生本人曾经说过,「其他童话比这一篇更像是儿童故事,而这一篇含义更深,只有大人能够理解;但是我相信,孩子光是看故事也会喜欢它的:故事情节本身就足以把孩子们吸引住。」也就是说,《海的女儿》本身是对成年人也有意义的,这是一篇童话,但不仅仅是童话,这是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这才是伟大作家,之所以为伟大作家。
2
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了「苏明哲」
中国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自己最优秀的孩子,培养成了「苏明哲」。《都挺好》前段时间热播,苏明哲这个形象应该是很多中国家长眼里「别人的孩子」,清华毕业,斯坦福留学,美国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却有着自己显而易见的缺点,无主见,无担当。
大哥苏明哲表面上儒雅沉稳,但实际上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马上陷入到一个「六神无主」的状态,而且习惯性地指责别人「明成/明玉 太让我失望了。」而实际上,他来处理问题,他既对付不了自己的老板,也对付不了自己的老爹,连碰上他舅舅这样的人,他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对他舅舅的无理要求,都无计可施。
比不过女强人苏明玉我们可以理解,但即使是二哥苏明成,虽然担个「妈宝」的名称,他还拥有敢打敢拼的一面,而且面对困难,他有越挫越勇的一面,反而有一些人格的闪光点,反倒是顶着「苏家的骄傲」的苏明哲,遇到问题,就本能地缩起来。
苏明哲的问题,就是很多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苏明哲」们的教育,完全是一种「小公举」式的教育,他们跟《海的女儿》里的「人鱼公主」一样,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完全缺乏了「社会化过程」。「苏明哲」们的成长,是以完全剥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来实现的,苏明玉对二哥苏明成最为不满,但是其实,苏明成得到的宠爱,还是需要争夺的,是需要通过对母亲的讨好献媚才能得到的,而「苏明哲」得到的资源和宠爱,却是无可辩驳的。在苏家,苏明玉需要洗衣服,苏明成至少需要口头上「干活」,而「苏明哲」完全不必,剧中他唯一*活是给弟弟妹妹剥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