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形象。在电影《小兵张嘎》中,他勇敢机智,把汉奸、鬼子耍得团团转,那一身“嘎子”劲儿,也让所有人印象深刻、津津乐道,估计不少人小时候,还把张嘎当成偶像呢!
那在真实的历史中,“小兵张嘎”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小兵张嘎》剧照
12岁入伍,枪法弹无虚发在冀中平原白洋淀边上有个任丘县,任丘县城北有个后王约村,“小兵张嘎”的原型燕秀峰,就出生在这个古老的小村庄。
燕秀峰家里贫穷,5岁时父母双亡,同村的乡亲们把他给拉扯大。1938年,12岁的燕秀峰加入了冀中九分区的抗日游击队,先当勤务员、通讯员,后来大家发现他枪法准,就把他调入了区小队手枪班。
燕秀峰的枪法准到什么程度呢?两个鸟从头上飞过,他拔枪就射,能一枪打下俩。游击队的战友们都服气他的枪法,说他“弹无虚发”。
有一次,驻莫州的敌人强迫老百姓到镇上听“训话”,燕秀峰和三个游击队员也化装成老百姓,在天擦黑时混进了莫州,摸到了日军一个岗楼前。
“什么的干活?”岗楼上的鬼子露出个头,警觉地说。
燕秀峰抬手想一枪打死鬼子,没想到枪没响,卡住了。
他急中生智,若无其事地用生硬的日语说:“自家人。”
鬼子把刚缩回去的头又露了出来:“自己人为什么要开枪?”
燕秀峰笑着说:“试试你的胆量。”
说着抬手一枪,正中鬼子脑门,鬼子尸体栽到在岗楼门口。
这时,燕秀峰冲到岗楼近前,朝里面连续扔了几个手榴弹,里面一片哭爹喊娘声,他和战友们趁机成功撤退。
打鬼子,关键要“智取”燕秀峰虽然枪法很好,但他打鬼子时,从来不和鬼子硬拼,而是以智取胜。
有一次,游击队派燕秀峰等六个队员到梁召集市去处决当地炮楼里的伪军大队长。
燕秀峰等人在集市上买了一些农家用品,装在背着的口袋中,假扮成普通老百姓,混在人群中,慢慢接近炮楼。
没想到,那个伪军大队长非常狡猾,他一看燕秀峰等六人接近炮楼,觉得有些不对,立即带了十来个伪军,端着枪,把燕秀峰等人围了起来。
《小兵张嘎》剧照
“你们是干什么的?”伪军大队长用枪点着燕秀峰说。
“我……我们赶集的……”燕秀峰装糊涂。
一个高个子卫兵上来踢了燕秀峰两脚,说:“把口袋放下,搜身。”
燕秀峰装作被吓坏了的样子,一边从背后拿下口袋一边往前凑,嘟囔着说:“老爷,我给你们磕头了……我最怕你们了,来赶集时我还和我妈说,可千万别碰见你们……”
伪军大队长看着他畏畏缩缩的样子,怎么都不像八路,就把枪插进腰带里。其他伪军见状,也把枪背了起来。
燕秀峰偷瞄着伪军们,就在他们放松警惕的一刹那,燕秀峰拔出手枪,“啪啪啪”几个点射,伪军们被撩到了好几个,那个大队长当成毙命。
其他伪军第一时间吓得趴在地上,等他们再爬起来时,集市上的人们已经吓得逃散了,燕秀峰等游击队员更是不见踪影。
还有一次,游击队要清除石桥据点的伪军。游击队在这个区域活动少,伪军对他们不熟悉,燕秀峰又想了一个智取的计划。
当天拂晓,燕秀峰和四个队员化装成汉奸,走在队伍最前面,另外十多个游击队员穿着日军的衣服,远远地走在后面,向石桥据点的炮楼靠近。
一路上,只要经过村庄,他们就朝天开枪,吓得村里的百姓们东躲西藏,还以为真有鬼子来了呢。
到了炮楼,燕秀峰大摇大摆地来到了门口,问看门的伪军:“你们队长呢?叫他出来迎接!我们是任丘宪兵队的,打前站的。”
伪军队长早就听说一伙日军正在朝石桥据点前进,已经准备好了,忙从炮楼里出来,点头哈腰地给燕秀峰递烟。
燕秀峰撇了撇嘴,说:“你们这一共有多少人?都出来,宪兵队长马上就要到了。”
伪军队长一听宪兵队长要来,有点害怕,说:“我去接他吧?”
燕秀峰说:“不用,你让兄弟们都列好队伍,在这等着就行。”
伪军队长连连点头,除了炮楼上面站岗的两个哨兵,其他二十多个伪军一溜烟地在炮楼前站成两排,等着迎接“日军”。
燕秀峰抬头看了看炮楼,说:“最近八路军活动频繁,得特别留神。”然后转身对后面几个队员说:“你们到楼顶上,帮忙看看。”
几个队员立即爬上炮楼,站在两个哨兵身边,随时准备收拾掉他们。
这时,化妆成日军的游击队主力到了,耀武扬威地“检阅了”伪军,然后“呼啦”下把他们给包围了。炮楼顶部的两个哨兵也被下了枪。
队长说:“我们是八路军,都放下武器。”
伪军队长脸刷地白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结果,没费一枪一弹,游击队就端掉了石桥据点,俘虏伪军二十多名,缴获步枪11支。
日伪军吓得称“阎王”因为燕秀峰善于以智取胜,点子多,平时又调皮活泼,所以队友们都叫他“嘎子”——“嘎子”是当地方言,意思是活泼可爱又勇猛胆大。后来时间一长,就没人叫他真名了,大家都喊他“燕嘎子”。
在抗日战争期间,“燕嘎子”担任突击组长攻克的炮楼有8座,缴获长短枪几十支,消灭的汉奸、鬼子、特务有一百多人。
因为燕嘎子枪法准,打法又机智,所以在敌人那里,他显得有点“神出鬼没”。渐渐地,敌人内部就流传说,“燕嘎子”会飞檐走壁、隐身穿墙,特别怕他。
后来,敌人把燕秀峰称为“活阎王”,非常怕他。当地日伪军出门时都互相提醒:“留神点,小心燕嘎子打黑枪。”敌人之间有争执了,甚至还以“燕嘎子”赌咒发誓:“我要是说谎,出门让我遇到燕嘎子!”
后来,敌人还对“燕嘎子”进行了悬赏,把他的画像贴在了城门口,抓住他的赏银票一千。
但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敌人根本抓不到“燕嘎子”。据说,“燕嘎子”所在的游击队在当地活动时,不管多晚,只要敲老乡的门,说“我是嘎子”,老乡立即起床开门,烧水做饭地招待。
敌人抓不到“燕嘎子”,就想了另外一个办法——收买他。
敌人通过中间人给“燕嘎子”传话,说“抗日能抗个啥明堂呢?不如去莫州(敌人据点)的岗楼里干,凭你的本事,准吃香。”
“燕嘎子”冷笑一声,说:“亏你说得出口,我可不干卖国投敌万人骂的勾当。”
《小兵张嘎》剧照
那人又劝说:“也不是让你卖国,你先去岗楼干着,现在日本人正扫荡呢,你躲一躲,以后有机会反过来一样革命嘛!”
“嘎子”气坏了,怒冲冲地说:“这种话以后别说了,我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1944年,“燕嘎子”出席晋察冀边区英模大会,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战争时代铁骨铮铮,和平时代乐于奉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燕嘎子”随区小队改编到冀中纵队23团,任排长。
1946年的一次战斗中,“燕嘎子”带领一个加强排担任主攻,结果在战斗中负伤,腰腹的位置中了两枪,肠子掉出一尺多长。
当时后方医院简陋,简单治疗后“燕嘎子”被送回老家休养。
“燕嘎子”的家早被鬼子给烧光了,他只能在父老乡亲的周济下生活。病情反反复复,伤口经常化脓,他想回部队,但伤总也好不利索。
一晃就是几年,病总算好了,“燕嘎子”带着一只水壶到天津找部队,结果扑了个空——原来,部队已经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了。
“燕嘎子”没回老家,留在天津一家纺织厂工作,后来又到钢厂当装卸工。
当时,《小兵张嘎》已经上映,轰动全国。老家一些健在的老人都知道,“张嘎”的原型就是“燕嘎子”,因为当时的战地作家魏巍写了《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开头就说燕秀峰外号“燕嘎子”,所以大家都知道“张嘎”的原型就是他,所以到处宣扬这件事。
“燕嘎子”知道后,说:“小兵张嘎是千千万万个战士的缩影,我只是其中一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燕嘎子”默默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当一名普通工人,早出晚归,拉煤烧火,任劳任怨。
知情的战友们看了心疼,劝他向组织反映一下,享受应有的待遇。
但“燕嘎子”老人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现在已经很知足了。”
直到1987年“燕嘎子”享受离休待遇前,他每月的工资只有71块5毛钱,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房子里。后来,组织上给他分了一个两居室的住房,才总算改善了点条件。
这个铁骨铮铮的硬汉,轰动全国的电影主角的原型,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在和平时代,他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当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