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中,我们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古人的“讲究”非常多,虽然放在今天来看,这些讲究都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
在古代有这样一句说法: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因此古人对死亡持有超乎寻常的态度,在丧葬方面有非常多的讲究和仪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我国的丧葬文化有哪些。
停丧满七天,守孝守三年守孝三年的习俗,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儒家非常看重孝道,认为父母离世之后孩子一定要守孝三年,在三年之内不能婚嫁。到了宋朝之后,随着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守孝这件事变得更为重要。不管是平民老百姓,还是朝廷中的大官员,如果父母去世,必须要回家奔丧,守孝三年。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直到今天依旧还保留着最古老的丧葬仪式。家中有人去世之后,停丧必须要满七天,这也是有原因的。在古代医学还不够发达,只能通过呼吸和脉搏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但是如今我们知道,人可能会出现“假死”状态,用现代科学仪器是可以测出来的,但是古代没有测量的方法,只能在家中停放一段时间,防止把活人直接埋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让亲人们见到死者最后一面,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一些远方亲戚如果要参加葬礼,路上就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因此人死之后不会马上下葬。不过在炎热的夏天,会加速尸体的腐烂,停丧一般会从七天减到三天。
俗语“坟前不种三”是哪三?“坟前不种三”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主要针对的是坟前种植的树木,这里的三分别指的是寓意不好的树,扎根很深很广的树和高大且生长较快的树。
1、寓意不好的树木坟前种树的寓意是要庇荫后代,福泽后代,所以必须要选择寓意较好的树木,而槐树和桃树属阴,人们认为这些树不吉利,所以不能种在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