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然现存明刊百回本却并无作者署名,关于该书作者后世存在诸多争议,但多数学者认同明朝中期的吴承恩是《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据相关资料,《西游记》在万历元年(1573年)就完成了撰写,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才出版,此时的吴承恩已仙逝十年。《西游记》在吴承恩逝后十年出版,而且没有作者署名,一部神话作品的命运缘何如此坎坷?
下面通过作者吴承恩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表达的内容来一探究竟。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自幼敏慧,博览群书,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吴承恩在科举中屡遭挫折,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已到天命之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吴承恩任潞安府(今山西长治)通判。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因受人诬告,回到家乡归隐。
吴承恩成年后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渡过。朱厚熜在位早期,尚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开创出史称“嘉靖新政”的新气象。然而到了后期却气象大变,崇道抑佛,迷信方士,痴迷炼丹修行以求长生不老,淡出朝政,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皇帝为人敏感多忌、刻薄寡恩,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险些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最终激起民变。
科举考试屡遭挫折,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朝政腐败,生活困顿,为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慨,吴承恩以“唐僧取经”历史事件为蓝本,在民间传说和前人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再创作出了《西游记》这样一部志怪小说。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的主题是崇佛抑道,书中内容也多有对长生不老之术的讽刺,这与当朝嘉靖皇帝的崇道抑佛、追寻长生不老的举动是格格不入的。
《西游记》中对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故事的描写,其实映射的是嘉靖年间现实生活的种种怪现状。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二师兄猪八戒的法名叫猪悟能(朱无能),要知道“朱”乃是明朝国姓,为了避讳,民间把猪改称为“彘”或者“豕”。书中的八戒贪吃好色、意志不够坚定、还爱打个小报告,如此的人物设定可以说是对当朝嘉靖皇帝的莫大讽刺了!
明朝的文字狱还是相当厉害的,嘉靖年间文人官吏因文获罪的事例屡有发生。
如此看来,《西游记》没有署名,在作者逝后十年出版,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