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君子有三乐
13.20[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②。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3.20[通释]
孟子说:“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在三样快乐的事中一统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是第一件快乐的事;向上对老天不羞愧,向下对人民不歉疚,是第二件快乐的事;招来天下精英之才教导培养他们,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13.20[注释]
①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在三样快乐的事中一统天下不包括在内。君子,品德高有学识的人。三乐,三样快乐的事。王,音wàng,以仁政一统天下。与存,跟它共存,跟它在一起。“与”后省宾语。存,在,同在,共存。焉,兼词,于是,即“在三乐中”“在内”“在其中”。
②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是第一件快乐的事;向上对老天不羞愧,向下在人面前不歉疚,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导培养他们,是第三件快乐的事。俱存,都在,都健在。故,变故。仰,抬头向上。愧,惭愧。于,对。俯,俯首向下。怍,音zuò,惭愧。英才,有优秀素质的人。教育,教导培育。
13.20[解读与点评]
本章的君子是圣贤一样的杰出人才,是天下国家的统治者。
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饱含着亲情,饱含着良能良知,饱含着社会责任感,饱含着对生活美好的希冀。而且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是有层次的:一乐谈的是尊长,二乐谈的是自身,三乐谈的是后代未来。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并不是排斥“王天下”,而是“王天下”不包括在“三乐”之中。那么“王天下”值得乐不?“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的言外之意是“王天下”似乎也是乐事,为什么“王天下不与存焉”,因为他是君子,是胸怀天下苍生的圣贤。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源自美好的期许,但凡君子皆有此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源自对自己做人走得直行得正的自信,问心无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源自一个教育者的崇高思想境界。这第三乐似乎又不是所有君子都能实现的。
本章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开头,又以此收束,不是简单的回环,应该是特殊的强调:既要为“王天下”而兢兢业业,又不要为“王天下”而沾沾自喜。
本章产生成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天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