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余脉凤凰山系的神童山,位于宁阳葛石镇境内,旧名尖山,因东汉末年人称"神童″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宁阳籍文学家刘桢曾在此读书生活,故改名"神童山″,近年来随着文旅部门的大力推介,神童山已成为宁阳的旅游名片,刘桢也成了宁阳的文化符号之一。
刘桢的"桢″字旧读zheng(平声),宁阳方音中亦循此读音——概因此,座落在凤凰山下的【刘桢书画院】碑额下标注为"zheng″。
假如只对宁阳人或者旧时的人们开放,这样标注自然没错,然而我们的景点要推向全国,还要让未来的主流人群——现在的青少年知晓宁阳的历史和文化,这样标注就显得迂腐和古板了。
据【百度百科】解释:
桢 [zhēn]
基本信息
桢(桢)
zhēn 旧读zhēng
⑴ ㄓㄣˉ
⑵ 坚硬的木头。
⑶ 古代打土墙时所立的木柱,多用于皇宫的立柱,泛指支柱:~干(g刵)(喻能胜重任的人)。
⑷ 古书上指女贞树。
刘桢,字公幹,遥想当年神童取名字的含义应该是"支柱″,寄托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寓意。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
宁阳地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和孔子故里曲阜之间,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县城的"七贤路″"孔融街″"复圣大街""文庙路"等无一不打上历史文化的印记,文庙是国内保存完善的为数不多的文庙建筑群之一,利用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宁阳发展的重头戏,应是历史的必然。
笔者以为:对于文物,应该修旧如旧,以见证历史,传承文化;而活的文化是有生命的,应该与时俱进,公共场所的匾牌标志上的文字应该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方不致于让观者产生误读和歧义——假如说有的孩子见到碑额上的"桢(zheng)″且以此为准,如果在试卷上也如此标注,那岂不是对孩子的误导;假如外地游客有较真儿的,岂不说咱们宁阳因循守旧,有贻笑大方之嫌。
希望文旅部门不要责 怪笔者吹毛求疵,行动起来,对公众场合的标志来一次会诊,让咱们的文化符号充满文化的内涵。
您说好吗?
【宁阳百合佳缘婚恋中心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