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朱为什么背叛甄嬛,纯元皇后是晴川还是若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05:22:45

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她这是在告诉皇帝,甄嬛喜欢的并不是你这个人,而是因果郡王这个名号才与皇帝交好。

这挑拨离间的功夫也算是达到炉火纯青,皇帝听完,果然立马拉长了脸。

亏得甄嬛机智,才能化解这次危机。

她告诉皇帝自己喜欢的是眼前人,与身份无关,并多次表明她已经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皇帝其实还是愿意信任甄嬛的,不然的话,甄嬛这次就会被曹贵人拉下马。

接下来,甄嬛回到自己宫中,肯定会彻查此事。

这就是流朱故意泄露消息的真实目的。

流朱明明知道,皇帝冒用果郡王身份的事,对甄嬛来说有多重要。

一旦泄露出去,肯定会给甄嬛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份危险。

但一向聪明机灵、忠心耿耿的她,明明很清楚浣碧的性格,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浣碧。

再结合后期甄嬛在凌云峰和果郡王私会,崔槿汐和浣碧全程看在眼里,但她们却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

所以,流朱泄露这件事的真实目的,细思极恐。

而且,浣碧当时被曹贵人收买,流朱告诉浣碧,就相当于告诉华妃,会让甄嬛引火上身。

流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流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时笨呼呼的,直来直去,其实她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甄家时,聪明的流朱早已经猜到了浣碧的特殊身份,所以即便浣碧在吃穿用度上要比她好得多,她也从不去争。

甄嬛刚进宫的时候,累了一天,就让所有人退下,招呼浣碧和流朱和她一起坐。

当时浣碧直接坐在甄嬛旁边,和主子平起平坐,这在古代是不对的行为。

流朱就很自觉,主动坐在甄嬛身边的脚踏上,这才是一个丫鬟该有的举动。

从这点可以看出,流朱对她、甄嬛、浣碧三人的关系很清楚。

流朱为什么背叛甄嬛,纯元皇后是晴川还是若曦(5)

在和浣碧的朝夕相处中,流朱已然看出浣碧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野心。

她也清楚浣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定然会不择手段,哪怕背叛甄嬛。

如果流朱此时去向甄嬛告密,一是没有证据。

二是凭甄嬛和浣碧的特殊关系,如果不能一击中的,很可能会引起甄嬛的不满和猜疑。

如果借此事能让甄嬛自己去彻查,就算查到最后,甄嬛出于姐妹情谊不会对浣碧做出什么事,但心中的隔阂已经形成。

这样流朱在甄嬛心中的位置必然会上升,甄嬛也会更看重流朱。

争宠于无形,流朱打了一手的好牌。

从她不顾和浣碧从小长大的情谊,也要把浣碧拉下马。

由此可以看出,流朱留存在心底的那份阴鸷。

第三年,流朱的心狠还表现在她对宫女太监的态度上。

她对那些曾经欺负她们的人不依不饶,明面上为了给甄嬛出气,其实是在给甄嬛拉仇恨,借此抬高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甄嬛入宫后,因无心争宠,故称病逃避侍寝。

而在后宫,没有恩宠的人活得连奴才都不如。

内务府里都是一些捧高踩低的小人,他们见甄嬛不得宠,对她也就不上心了。

就连甄嬛的桌子坏了,他们也懒得去修。

流朱为什么背叛甄嬛,纯元皇后是晴川还是若曦(6)

当甄嬛得宠后,内务府的人立即见风使舵,赶着趟儿跑去巴结甄嬛。

他们又是送人伺候甄嬛,又是抬来新的桌子。

对此,不愿惹是生非的甄嬛还没说什么,流朱已抢了话头,快人快语把黄规全怒怼了一顿。

事后,流朱告诉甄嬛,这黄规全是华妃的远房亲戚。

那么问题来了,流朱既然知道黄规全是华妃的亲戚,那她为什么还要给甄嬛拉仇恨呢?

要知道,黄规全是标准的小人心态,经过流朱这么一闹,他已把这笔账算在了甄嬛的头上。

其实流朱怒怼黄规全,除了她们受内务府欺负已久,想要出口恶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等级森严的皇宫,流朱这样做其实已经逾越了。

而甄嬛却没有为此惩罚流朱。

这也给了宫中的太监丫环们一个信号,流朱在甄嬛心中的位置很重要。

流朱也因此极大地抬高了她在宫中的地位,方便她更好地在皇宫里立足。

最后,从流朱撞刀来看,她敢于对自己下狠手,进一步证实流朱确实心狠。

流朱为什么背叛甄嬛,纯元皇后是晴川还是若曦(7)

皇后骗甄嬛套上纯元的衣服,皇帝见到后特别生气,把甄嬛禁足,关禁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甄嬛病了,病得很严重,却没有太医能够进去给她治病。

流朱慌了,甄嬛可是她的支柱和后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于是流朱就想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借机往侍卫刀口上撞,借机引起皇帝的注意,甄嬛就有救了。

只可惜的是,流朱用力太猛,意外送掉自己的小命。

虽然事后的一切都在按着她的预想在发展,只可惜她自己却再也看不到了。

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流朱的名字已经预示了她的结局:流朱留不住,像一颗流星一样一闪而逝!

更多宫斗、宅斗、权谋剧解读分享,关注,给你不一样的深度视角。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