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戏班所有演员,戏班演员名单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05:59:18

来源:今日大田

随着社会的变化,文化的多元, 中国民间戏曲,已逐渐淡出现代人的视野,而在福建闽中地区大田县,却被专家们称为“戏窝子”。

多种时期的戏曲种类同时并存在大田民间,就像一块平铺在你面前的地质断面层,让你不知自己所处在什么年代。在这里,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等上五年,你就可以直接聆听到明代徐渭在书里所写的“士大夫罕有留意”的“宋人词而益于里巷歌谣,不叶宫调”的宋代南方杂剧---朱坂丰场戏,可以想象,当戏曲界的专家们发现,之前只能在前人的著作里看到的南方杂剧,活态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时的那份欣喜。

大田戏班所有演员,戏班演员名单大全(1)

宋代南方杂剧--朱坂丰场戏

在大田,你可以直接领略曾经盛及一时,影响了中国13省47个声腔剧种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的中国高腔鼻祖,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当弋阳腔在其他地方消失后,《中国戏曲发展史》这样描述:“弋阳腔有一支进入福建,在当地长期保留下来,这就是至今在大田等地民间业余戏班还在演出的大腔戏。”

大田戏班所有演员,戏班演员名单大全(2)

大田高甲戏 演出

在大田,你还可以随时随地看一出清代小腔戏,感受到在大田乡村耳熟能详的小腔戏“十六把椅”和“十八本头”。四十多万人的山区县,同时活跃着大腔戏、小腔戏、高甲戏、越剧、采茶戏、木偶戏、大田汉剧、闽西汉剧等不同剧种的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戏曲班社,而且各有各的观众,各有各的市场。这一切,都因为大田后生仔们对戏曲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大田戏班所有演员,戏班演员名单大全(3)

大田提线木偶戏演出

每年正月,是大田民间戏班最忙的时候,许多村的“做头的”们常常因订不到戏班而发愁,而大多的戏班,在一年前就把今年正月的演戏日程安排好了,各个村演戏时间短则三天,长则半个月,碰到村中一些赚到钱的能人,还会出资再加演几场。曾经也有一些“做头”的年青人想做些改革,以现代歌舞团替代戏班演出,但是,精彩的现代歌舞表演,只能带给村里一个晚上的热闹与喧哗,第二天,小村又回归沉寂,不像戏班的到来,首先给村里带来一班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戏客,然后,听到动静的村民们会给亲戚、朋友们捎上信:“我们这里演戏了,来我们村看戏啊!”,于是,娘家人来了,七大姑八大姨也回来了,那未过门的媳妇,也有了在村里住上几天的由头。每天从早到晚,小村的上空都飘荡着悠扬的琴声,漂亮的花旦在戏台上轻歌曼舞,村里的姑娘小伙子在台下眉目传情,孩子们在戏台边玩耍,放鞭炮,大人们则聚集在戏台的周围,抽烟、聊天、打牌,甚至小赌上一把,他们并不一定在看戏,他们只是在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享受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的那种温情,演戏结束,他们就会很快地回到田间地头,回到他们打工的城市,开始他们新一年的辛苦和劳作。

大田戏班所有演员,戏班演员名单大全(4)

观众

“只要‘佛公’在,村里演戏就不会停”,戏是演给“佛公”看得,村里的老人经常这么说。“佛公”,是大田人对菩萨的尊称,广平岬头村就曾有一个大腔戏班,后来因为村里供奉的菩萨被偷了,戏班也就没演戏了,最终被迫解散。在大田农村,每逢观音生日、村里供奉的地方神诞辰、祖祠庆典等活动,必请戏班演戏,在他们看来,戏班上演的神格人物,是他们和祖先、神灵对话的最直接方式。

在村里菩萨生日当天,戏班照例会上演例戏《大八仙》,演员扮演八仙、王母,在台上说一些祈丰保民的祝辞,然后王母下旨:今天是哪个村哪个神生日,命八仙前去拜寿,八仙领旨拜寿,并和村里菩萨巡游全境,以保全村平安。到演戏的最后一天,则要演一出折子戏《补缸》,讲述的是妖精在村里摆上一缸美酒害人,观音派红孩儿下凡收妖,红孩儿变化成一个补缸匠,最后收服妖精向观音复命,在插科打诨中,人们愉悦地完成村里的大事“驱邪除魔”。而到最后一晚,一般要演出《双贵图》,当戏中人物蓝继子变成乞丐上台乞讨时,村里“做头的”会上台代表村里包上一个红包送上一些吃的,此时,村民会争先恐后地向台上乞丐投上零钱、零食,这是大田农村演戏几百年来的规矩---最后一晚“讨平安”。记得儿时,每到演戏的最后一晚,村里老老少少都会去看戏,母亲则会在我们兜里装上硬币和糖果,再三吩咐我们:“等乞丐出来了,一定要投到台上,这样,就能保自己一年的平平安安。”

演戏,是大田农村的村民们对自己族群的一种文化认同。每年正月,各个家族轮到明年“做头”的,就会聚在一起开始筹备明年演戏事宜,没有领导,没有行政命令,一切都源于他们对祖传规制的敬畏与认同,村民按丁口缴纳的戏资是一分也不会少交的,而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他们也会如数公布在戏台边。也许平时,他们或曾为家里的宅基地争吵过,会为谁家的鸡刨了谁家的菜园红脸过,但是现在,他们必须走在一起,共同承担族群交给他们的任务。想象他们经过郑重其事地经过一年漫长准备,期间一定穿*多少的趣事和波折,为请哪里的戏班,为看什么戏争执过,为让戏客们在哪里吃、住谁家苦恼过。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朝同一个目标努力,想必会使人们的心更加贴近,想必会使原本陌生的人们彼此了解、认同并找到相互依存的温情。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家族祖先的智慧,他们为了让村里有个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千百年前就在族谱里立下的规矩:每年的这个时间,必须演戏。

戏,是大田人切不断的精神源头,无论你走多远,那矗立在村里的土戏台,那戏台两边斑驳的对联,永远是大田后生仔的童年记忆,永远是你无尽的乡愁。中国传统戏曲已然走过了它的辉煌与鼎盛,中国很多农村的民间戏曲在逐渐消亡,但是我知道,大田人的戏曲情怀不会消失,乡村每年依然会请来戏班子唱戏,戏台上的轻歌曼舞,戏台下愉悦与从容,依然会生生不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