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拼完乐高,你是不是只会说:
“宝贝,你拼的真漂亮!”
“宝贝,你好厉害啊!”
……
这些话听起来是在表扬孩子,其实对孩子一点用处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01.哪些鼓励方式对孩子没有用呢?①不具体的表扬
“妈妈,我画得好吗?”
“哇,好美的一幅画啊,真棒!”
“美在哪里啊?”
“呃……就是很美啊,你看你画得多漂亮啊,我觉得很好看。”
“妈妈,你根本就不喜欢我的画。”
……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太棒了”“很美”“挺好”这些简单的评价事物的词语,表达其实很空泛,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作品到底好在哪。
所以这种表扬方式看着是在表扬,但很难让孩子进步,而且时间一长,孩子也能感觉出父母的敷衍,就会失去表达和分享的*。
②与别人做对比
“小美,这次参加比赛你获得了第二名,比之前有了进步,但是张阿姨家比你小一岁的熙熙妹妹,这次拿了第一名,你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超过她哦。”
这段看似肯定孩子成绩鼓励的话,会让孩子获奖的喜悦被来自“别人家孩子”的压力和焦虑取代,并且会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而感到自卑。
③适得其反的盲目奖励
“这次考试班级进步5名,就给你买电话手表”、 “把房间收拾干净,爸爸给你100元奖励”。
这样的物质奖励真的是一种高明的鼓励手段吗?
心理学家雷帕曾让两组孩子进行绘画,对第一组孩子说:“谁画的好就给谁奖品。”对第二组孩子说:“画完后爸爸妈妈会来看你们的作品。”
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孩子创作*没有第二组孩子高,画出来的作品也没有第二组好。
雷帕奖励实验告诉我们:盲目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混淆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用物质奖励,比如当孩子对某个学科没兴趣总是不愿意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你可以说你学好这么课程,我们学期末就去哪旅游,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02.什么样的鼓励才能真正激励孩子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中提到有益的赞赏和鼓励来自两方面:家长用赞赏的语气描述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赞赏自己。
激发孩子的自我赞赏,会让孩子充满自信、认可自己的能力。那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描述性”赞赏呢?
①描述你所看见的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所以,鼓励孩子,你可以用最直观的观察法来表达,说把你看到具体情况,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
“我看到你认真整理考试的错题,做错的题目步骤和正确的解题步骤都清楚写在错题本上,重点内容还用红笔做了标记。”
“你写的这篇文章有很大的进步,引用的古诗词也很恰当,很生动形象。”
②描述你的感受
把你真实的感受说出来,会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重视,即便是不好的感受,孩子也会欣然接受,比如:
“这本错题本,让我感受到了你对待学习认真严谨的态度,我很欣慰。”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受感动,特别喜欢文章的结尾这句话—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③总结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
把孩子表现优秀的行为归纳总结,强化孩子的认知,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续保持,比如:
“你认真分析试卷,整理错题本方便以后复习,这样做就叫做善于归纳总结”“你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应用,这就是学以致用。”
03.熟练掌握“描述性”鼓励的技巧通过以下内容的练习,家长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种技巧:
①写下你最喜欢的孩子的某一个特质。
可以是孩子的善良、勇敢、聪明、创造力或者其他任何你认为重要的品质。把这个特质写下来,让自己更加明确。
②回忆近期孩子做了什么让你赞赏的事,但你没有说出来。
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帮助他人、克服困难或者取得了进步。回想这些细节,让自己更加清楚孩子的优秀之处。
③你想怎么对孩子表达赞赏,用“描述性”赞赏的技巧写下来。
不要仅仅说“你做得很好”,而是要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行为、努力和成果。
例如:“我看到你在学校的项目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你的研究报告写得非常出色,我为你感到骄傲!”
通过以上练习,家长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描述性”鼓励的技巧,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和支持。
正确的鼓励就像春雨,会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勇气和毅力。
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之路,给予他们恰当的支持和正确引导,让他们成为独立、有责任感和乐观向上的人,努力为自己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