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被父母骂,长期被父母骂会怎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19:54:32

中午妈来电,简单互相问侯了几句,又说让我取她卡里钱来装房,听到又叫我取她的钱,我立马说我要接个电话,给她挂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个中滋味慢慢道来。

我妈出生于38年,旧时代文化人,比我父亲文化高。教过书,终未成为时代宠儿。与我父亲结婚后,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生于41年,军人出生,后任教。现享有退休教师待遇。他们共育六个子女,两儿子四个女儿。

搜索我小时的记忆 ,六七十年代,我们家典型的人口大国,共八口人。家里主食经常是一大盆洋芋(土豆)红苕加些大米煮饭,父母只吃洋芋红苕,将米饭分别给我们几姊妹碗里拔(真实的画面,此时鼻子发酸了),那时好象是集体分粮,反正大米很稀缺。能吃顿白米饭,简直就是奢华,更别提吃肉了。父亲微薄薪水补贴家用,但依然拮据,穿补丁衣服,补了又补,但总是干干净净的。大人总是说过年给你们做新衣服 (买布,找人裁缝),所以,小时总是盼过年。无论如何,我们家比起其他乡邻家境还算好点点。

后来好象土地到户,我们家人多土地多,可又缺劳力,父母吃苦耐劳,起五更睡半夜是常态。好在有乡邻叔叔伯伯婶婶大哥大姐们时不时帮忙,人家帮干一天活,我们家管人家一天饭,多弄几个嘠嘎(肉类)还赠些物件以表谢意。那个年代,有土地,没劳动力,有劳力者,土地庄稼缺肥,收成又不好。反正儿时记忆:缺衣少粮,穷字了得。在那艰苦岁月里,我们慢慢熬慢慢长!

印象最深刻是到了插秧季,父亲哄我们说:我的官(对子女爱称)些,想不想吃嘎嘎?嘎嘎是请人吃还是自己吃?我们齐欢呼:我们要各自吃嘎嘎!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父母带领全家齐上阵去插秧(原谅我记不住当时几岁,好象才上中学,最小的妹妹还背在大人背上样)插的秧不规则,天亮父亲又去纠错。就这样为我们播下勤俭的种子!

母亲操劳一家子,现在想起后怕,真不敢想象,婚前从未干过农活的母亲,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记得那时种油莱,菜籽出苗后要将多余苗拔出,一株只留两棵长得好的,母亲在那一块大田里一蹲一整天,笫二天又接着干。经常是直不了腰,回家还有很多人、蓄家务等着。现在终于明白俺娘背驼也是时代的产物呀!

父母一生辛劳!知书识理!上敬父兄,友善乡邻!口碑皆好!父亲是教书先生,哪家有个红白喜事,总喊他出席作支客师,相当于现在的主持吧!

我是家长子,见证了父母太多辛酸!在那缺衣少钱粮的年代,想方设法,借钱粮供子女上学,最终我们几姊妹终于走出了大山,脱了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农皮。在此,不得不称赞父母的明智。

后来我和大弟参工了,家境也稍好些了!可父母依旧辛苦住扎山上,为下面四个姊妹挣学费生活费。有次我周末回家,我母亲在屋前树林用抓笆捞柴,一手抱着抓笆,一手捂着腰。原来几天前摔滚几层岩,伤势很重,除了痛还是痛。信息闭塞的年代,缺医缺钱,只好硬撑 !那时的我,也傻得只知道抹泪!

日子慢慢熬,慢慢过!六个姊妹不再是井底蛙,从农村走向城市了,按老话说:各自都有碗饭吃了,有工作了。父母依然驻扎山上,依然辛勤劳作,因为他们的子女还要成家立业!还为子女操劳!

后来几姊妹商量,主要得力于大弟,将父母接住于县城,开启所谓享福的后半生,可没几年小弟生病离世,现已十多年之久!更痛心的是,前五年大弟也因病永别人间。家门是何其不幸,父母何其悲怜!

父亲经常叹息而无语,我,他的长女,是读懂了其内心的凄凉与悲伤!

人生就是一本书,酸甜苦辣都要读!

父母现和幺妹一起居住大都市,母亲也领社保。而我还在小县城上班。逢年过节才去探望,时不时给点小钱慰藉二老疼痛的心,我妈总是偷偷加倍给我,一被我发现,又给她,总是惹她生气,总觉得她的后人永运长不大,永远要被呵护样,娘俩常为这档事“吵架”,有时还电话里辩论。忠孝不能两全(有点夸张了),不能为其端茶递水 ,不能一起吃顿饭, 很多不能……有心无力,什么也不能。已惭愧之极!总不能我反过来啃老吧??我的亲娘?

父(母)爱如山!我是超级读懂并理解俩“大山”了!

不知明天我的亲娘又怎样数落我“不听话”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