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每至此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其中,年糕便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美食。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有红、黄、白三色,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更高。所以有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关于年糕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动物充饥。但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休眠了。“年”饿得不行时,就下山吃百姓,百姓深受其害。
有个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成食物,搓成条,揿成块状放在门外,人就躲在家里。“年”到后找不到人吃,便吃人们制作的粮食,吃饱后再回山。人们看“年”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庆幸躲过了一关。
年复一年,这种避“年”的方法传了下来。因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是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
年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据说年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传出的。
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人们还用年糕印压成“五福”、“六宝”、“金钱”、“如意”等形状,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