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稳定的杂质,对应的就有「活泼」的杂质。
这些「不守规矩」的杂质难免与「情绪稳定」的杂质起冲突,反映在壶身上会是这里一个小坑,那里一处突起,大大影响了整体的纯净度和美观度。甚至还会直接打消消费者的购买*,尤其是一些要求紫砂壶完美无瑕的新手玩家。
为了避免紫砂泥料中多余的铁质析出,商家们往往会用稀释过的酸浸泡去除,简称酸洗。
据某业内专家透露,酸洗过的泥料烧成后会有少许化学的臭味。没有经过处理的,十把壶里基本上有一半的壶可能会出现一两个铁质或者爆子之类。
好的紫砂泥料绝对不会进行酸洗,因为得不偿失。凡是要进行酸洗的泥料一定是含有大量各种各样杂质的低等泥料。如果泥料显得十分干净,表面无任何铁质熔点,那酸洗的嫌疑就很大了。
酸洗后的紫砂泥料会不会有硫酸残留?紫砂泥料的酸洗,是通过硫酸和泥料中的含铁氧化物以及铁单质进行一个反应,形成状态稳定且无毒无害的硫酸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气体是可以挥发掉的。硫酸在高温400度左右会发生分解,而紫砂壶的烧成温度基本在1000度以上,烧制流程的耗时通常在15个小时以上,因此硫酸残留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碳酸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状,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
在泥料中增加碳酸钡,是为了避免泥料因陈腐时间不够而导致的花泥问题,一般烧结之后无析出。然而,碳酸钡本身是有剧毒的,虽然在1200度不溶于水,也不会浸入紫砂壶体,但在PH值小于7的环境下,它是溶于水的。我们知道茶水中含有茶多酚,呈现弱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