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文无关 程功/摄
1949年2月,当中共中央确定将香山作为临时驻地后,李克农便带领工作人员到北平打前站。为了保密,中共中央对外宣称“劳动大学”。“劳大”筹备处,由赖祖烈主持,负责办理交涉、备置用具等事宜;“劳大”收发处,由社会部的王范主持,负责调查社会情况,布置警卫,办理驻地介绍等事宜;“劳大”招待处,由边纪忠、田畴主持,负责香山驻地房屋的修理、布置、租借、建设等工作。
3月25日,中共中央进入北平的消息,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成为一大新闻,全世界都知道了。由于北平和平解放,反动势力的残余力量尚未消灭,城里潜伏着许多特务。因此,*在北平的驻地成了机密。
“劳动大学”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个学校,与中央首脑机关风马牛不相及,再加上又是“讲劳动”的大学,特务们不会想到*竟然住在这里。然而,这个代号却吸引了不少青年学生前来“投考”。
原来,军管会进城后,解放区的大学纷纷在北平招生。北平的报纸上经常会登出招生启事。北平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一股报考热,可是由于报名踊跃,往往招生启事刚一公布,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劳动大学”虽然没有公开招生,但是一些年轻人听说香山有个“劳动大学”,纷纷打着小红旗,走上几十里路,前来投考。“劳动大学”作为中央机关自然不让他们进。有一次,几个女学生不甘心,竟然找到了香山派出所。
香山派出所把情况报告上去,杨尚昆说:“叫赖祖烈他们耐心劝解一下,说‘劳动大学’不对外招生,是我们内部办的一个劳动组织。”
几个女学生不满意地说:“那为什么叫大学?叫大学就应该招生。”工作人员只好说:“叫大学只是一种称号,不叫大学属于招生性质的也可以招学生,叫大学不属于招生性质的也没有办法招学生。”女学生们不甘心白跑了几十里路,跟工作人员磨了老半天,可是站岗的战士硬是不让她们上香山。上不了香山,也找不到“劳动大学校部”,女学生们只好悻悻地回去了。不过,此后仍有人投书《人民日报》,要求去上“劳动大学”。《人民日报》把来信转到“劳动大学”,一时间成为笑谈。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笑言:“劳动大学的代号起得太绝,太棒了!”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 黄加佳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