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怀仁市金沙滩无疑是雁门关外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先看几句谚语就大概晓得了:
住在金沙滩,两眼泪不干。每逢春季到,黄沙漫天翻
上了黄花梁,两眼泪汪汪。风多沙又大,一片好凄凉
人在房上走,垫圈不用土。立夏不起风,起风活埋人
一年四季一场风,三年两头没收成。男人求生跑口外,女人吃苦挖野菜”、
以上便是真实的金沙滩。
金沙滩是怀仁、山阴、左云、应县四个县的物资集散地它位于塞上古城大同西南方向六十多公里,总面积为180.6平方公里。1958年,金沙滩成立了人民公社,1985年,改建为金沙滩镇。全镇辖22个自然村,当时人口两万多。金沙滩西北是群峰重叠的两狼山,东南横卧着蜿蜒起伏的黄花梁,中间的一片沙滩,就是民间传说的宋辽大战的古战场一四十里金沙滩。
其实,古代的金沙滩,并非像民谣所描述的那样荒凉。据历史记载,九百多年以前,金沙滩也曾是一片良田沃土。它西北有洪涛山森林密布,东南有黄花梁松柏参天,两座天然的绿色屏障,保护着金沙滩和桑干河两岸的平原。
辽代为了建应县木塔,几乎砍光了黄花梁的森林。另外元朝大德四年,曾组织军民万人在这里屯垦。再加上历代战争的摧残,森林被洗伐一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才致使这片良田沃土变成了“狂风怒吼,黄沙滚滚”的荒凉之地。
那么,荒凉的何种程度呢?
金沙滩的老百姓说,这里春天黄风一起,一刮就是两三个月,风沙过后,沙土成堆。安宿町村的羊阮大,有一年连人带羊被黄风席卷到村外,一堆堆黄沙使他辨不明方向,只好在荒郊野外度过了一夜,在金沙滩,黄风怒吼,人畜受害,房倒屋塌是常事。
地处金沙滩中心的胡寨村,解放前全村三十间房屋,被风沙冲毁的就有十三间,有五间房和一座小庙被风沙埋入地下。
还有一个大光畦村,由于房倒屋塌,村民外流,只剩下一片废墟,村名在地图上消失了。
在金沙滩,受风沙之害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长年的风沙使耕地不能固定,人们不能按时播种,只等旧历五月风小一些时才能寻地播种一些小日期作物。即使这样,也是“白天播下种,夜晚把种丢。一年种数次,年年不见收”。
当地老百姓靠农业收入只能维持一季,其余三季的生活是:“冬走窑门夏走川(冬天下煤窑背炭,夏天沿街串户卖红瓦盆)春秋两季扫碱滩”。干沟村解放前耕种两千多亩土地,每年收成仅有5000多斤,刚够全村吃三个月,老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去口外讨生活了。
看到此处,你肯定会问:“你对金沙滩为何如此熟悉呢?”。其实啊,九十年代初期,金沙滩煤炭集运站修建铁路复线的时候,雁北文物考古工作队,二十多号人,在金沙滩铲探、挖掘整整四个月。住在金沙滩文化站的大院里,记得站长姓郭,个子不高,名字记不得了。后来才知道,这位郭站长因为猥亵幼女,被枪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