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哪座城市被称为泉城,泉城是哪三大城市之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12:15:26

济南是泉城,也是诗城

七百多年前,元朝书法家、诗人赵孟頫,登上趵突泉西侧的“胜概楼”,写下了令济南人津津乐道的一首诗:“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其中最著名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由济南书法名家金棻书写为“泺源堂”的楹联,在趵突泉畔为游人欣赏。泉城之美,为历代诗人咏颂。淙淙泉水,滋润着泉城的文脉。浓浓诗意,濡染了济南的山水。群泉喷涌,生生不息,诗韵绵绵,千古柔肠。多少年来,许多著名的诗人,在济南留下生活的印记,写出了不朽的诗篇。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易安居士)。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年代,易安词人以女性的视角,感触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写下了许多热爱自然、柔情相思和沉哀入骨的诗词。清丽隽秀的词风,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可惜她的许多诗词大都散佚,只留下《漱玉词》,供后人吟诵。如今,在漱玉泉边看满园芭蕉,便记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明湖之畔见芰荷妩媚,会想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间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此精妙的诗词,出自济南名士之手,岂不是泉城的骄傲?

在李清照56岁那年,济南迎来爱国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的降生。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陷入金人之手,他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的诗词充满*敌报国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最能体现幼安词的风格。还有《水龙吟 • 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 千古江山》、《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天 》等,都是热情奔放,基调激昂,开一代“豪放派”词风。他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诗人侠骨柔情的另一面,最为王国维所赞美,称其为人生领悟的最高境界。辛弃疾有600多首传世之作,收集在《稼轩长短句》中,对南宋诗词的影响甚大,与李清照一起,被誉为“济南二安”。在短短百年中,济南就出现了两位伟大的诗人,是诗坛的巧合?还是上苍对济南的眷顾?

辛弃疾去世63年后,又一位诗坛奇才出现在济南,他叫张养浩(字希孟),是元朝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所作的150多首元曲,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张养浩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多次上书为民请命,并多次被贬。赋闲济南的日子,他“视荣华如风花之过目,鸟声之悦耳,以六合为家,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写出不少接于目,而得于心的优美的诗曲。其诗作与虞集、杨载等“元诗四大家”相媲美。17岁时,在济南写下“过舜祠”:“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19岁时,游珍珠泉畔的白云楼,写了“白云楼赋”,被争相传抄。山东巡抚使焦遂,破格推荐他为东平学正。赋闲期间,他时而游赏明湖,箕踞船头,放声高歌。时而登华不注领略田野风光。时而踞汇波楼,吟诵“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画幅中”。时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赏珠滚絮飞的泉流。足迹所到,留下大量咏诵家乡的诗曲。

时隔150多年,济南人边贡(字庭实,号华泉子)与李梦阳等被称为明代诗坛“前七子”,他们反对封建士大夫的台阁诗风,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兴诗坛复古文风。嘉靖十年,罢官回归故里,在大明湖筑“万卷楼”,将一生收藏的金石作品和书籍收纳其中,不幸失火,几十年心血化为灰烬,由此大病不起,郁郁而终。其诗作由济南人刘天民编辑为《边华泉全集》,共十四卷,流传至今。

比边贡小38岁的济南人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也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与王世贞等被称为诗坛“后七子”,主盟诗坛二十多载,对清初的诗坛亦有影响。他的诗长于七言近体(七律、七绝),有《沧溟先生集》三十卷,流传今世。

与他同时代的章丘人李开先(字伯华),是明代的文学家、戏曲家。有《闲居集》十二集传世,散曲“中麓小令”为其代表作。

明隆庆年间,济南人殷士儋(字正甫)官拜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人称 “殷阁老”,学识渊博,诗文精湛,与边贡、李攀龙、许邦才并称历下诗人“边李殷许”。《续修历城县志》评价他的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秉吴越之婉丽”。告老还乡后,隐居于趵突泉畔的万竹园,修建“川上精舍”,取名“通乐园”,并在此著书立说,吟诗赋词。现有《金兴山房集》和《明农軒乐府》传世。

清康熙年间,被称为“诗坛怪杰”的济南人王苹(字秋史、号萼谷山人),从殷士儋后人手中,买过万竹园,改“通乐园”为“二十四草堂”,自称“七十二泉主人”。有诗曰:“百年竞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王苹是大孝子,46岁中进士,授知县。他辞官不做,在家侍奉老母和伯母。他写的“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为王渔阳所赞赏,荐与山东巡抚张南溟,与其结为布衣之交。他在济南写下许多咏歌家乡的诗词:“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王苹一生赋诗3000多首,传世诗集《二十四草堂集》流传至今。

济南与诗的渊源不止于此,据专家考证,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歌《 诗经·小雅·大东》,相传为谭国大夫所做,而谭国当时的位置就在章丘区龙山街,公元前684年,被齐桓公所灭,归属齐国。这首长诗详细地描写了西周统治者对东方人民的横征暴敛和人们的怨愤和叹息。该诗写作的时间,比古罗马的《荷马史诗》还要早些。

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在济南的历下亭,留下不朽的诗句:“东籓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如今已经成为济南的一张“名片”。泉城济南,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辈出,各领风*。不仅是古代,现代诗人也与济南有一份渊源。诗人作家王统照、臧克家、李广田、冯毅之、苗得雨、孔林、孔孚、山青、桑恒昌等,或求学、或工作,都在济南留下他们的诗作和足迹。诗人郭沫若、公刘,李根红、孙静轩等人,来此游览,也都发表过很多歌咏济南的诗作。

泉是大地流淌的血脉,诗是心中涌动的情感,泉和诗总是连在一起,有泉的地方,总会有诗。有诗的地方,当然是产生诗人的沃土。难怪在中国的诗坛上,留下了济南的印记,出现了许多重量级的诗人,为诗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诗篇,至今让济南人引以为豪,世代吟诵。泉城自古是诗城,30多年前,徐北文教授就撰文说,应该给泉城,献上一顶“诗城”的桂冠。这顶桂冠,泉城应该是受之无愧的!

泉为脉,诗为魂。泉城与诗结缘,不断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品位,为济南人的生活增添许多的洒脱、风雅、浪漫和激情。

(壹点号 春江月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