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搭巴
“坟头蹦迪”似乎正在成为青春小说及影视剧的某种标配,虽然总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莫名矫情,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在强行伤感中蕴含荒诞喜感,个中况味,倒也颇堪琢磨。
《在我坟上起舞》(Dance On My Grave)
一般认为,“坟头蹦迪”这个梗源于英国小说家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所著小说《在我坟上起舞》(Dance On My Grave),这位青少年文学大师在书中讲述了两个16岁的少年成长中的困惑与迷茫,而其中对于彼此友谊的渴望与坚守,便融入到了一个孩子气的约定上——发誓不管谁先死去,另一个人都要到他的坟头跳段舞。
很难想象,钱伯斯写作《在我坟上起舞》时已是一位“五十几岁高龄”的作者,或许书中隐含着作者自身对于逝去青春的追忆。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甫一出版就火了,从1980年代一直红到现在,至今仍是欧美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环。这些年,许多歌手还以此为题演绎歌曲,比如Sara Syms、Softheart、Black Banks、Loser乐队等,从流行到说唱再到摇滚,感觉都像是在为“坟头蹦迪”争取个主题曲。
《清明时节爱上我》剧照
而在影视界,“坟头蹦迪”更是青春影视剧里的常见桥段,不过在笔者看来,最近几年能把这个梗玩得推陈出新的是一部泰剧——《清明时节爱上我》,该剧将少年间的生死约定扩展为人鬼情未了,使得“坟头蹦迪”更具某种情节上的合理性。
《85年盛夏》海报
而三大电影节的新晋宠儿、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François Ozon)执导的新片《85年盛夏》(Été 85),则又回归到了小说《在我坟上起舞》的老套路上。
在小说里,两个英国少年懵懂的情感,遭遇到一个挪威少女的干扰,最终阴阳相隔,哈尔记起了与巴里的约定,在后者的墓前流泪跳舞,警察以亵渎的罪名逮捕他,他毫无畏惧,甚至歇斯底里地狂笑不止。
钱伯斯写作这本小说时采取了多种文体,包括新闻报道、案件报告、课堂作文和少年日记等。
欧容执导的《85年盛夏》可谓是百分百复刻原著小说,只是把电影中的时空变得更加法国化一些——一次独自出海的Alex因翻船落水,被David所救,两个少年就此相识。他俩很快成为亲密好友,然而少女Kate却搅乱了少年间的友谊,Alex负气而走,骑着摩托在后追赶的David不幸遭遇车祸身亡。Alex记起了David提及的那个奇怪约定,深夜前去好友坟前跳舞。
《85年盛夏》的故事就这么简单,尽管在叙事上故意打破了单线程记事方式,但情节依旧显得有些单薄,而且如果观者在看片前就看过原著,更会觉得电影改编有些过于简单。
最初,欧容在本片立项阶段给该片起名为“Été 84”(84年盛夏),当时一些电影记者还在猜测本片是否有某些政治内涵,还有猜测指,该片选择1980年代,是否会涉及艾滋病流行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影响。
《85年盛夏》剧照
但从成片来看,欧容完完全全把这部电影拍成了青春片,除了少年的情窦初开,其他什么都没有。笔者观后感只剩下辛弃疾那首词里的另半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也许,本片在电影之外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因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戛纳电影节并未如期举行,因此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6月揭晓了官方单元片单,《85年盛夏》便在其列。而今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当日,该片在法国院线上映,也算是为受疫情影响的法国电影业注入了些许活力。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