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刚好是幼儿园开学季,被折腾了一整个暑假的家长们,迫不及待地将孩子们送去上学,用网友的话来描述就是:这些“四脚吞金兽”再不开学,他们就要疯了!
不过在开学这个大群体中,有一部分孩子比较特殊:他们是刚刚满足上学年龄要求的小班孩童。
说实话,没去过现场的人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到那个画面,几十个孩子凑在一起哭,声嘶力竭地喊“妈妈”,眼泪一个比一个多,嗓门一个比一个大。老师哄着这个,还得看着那个,就连幼儿园的保安都得提高警惕,因此随时都有可能溜出去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家伙。
据一位幼师透露,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年都会上演,尤其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之前从没碰到过的恐惧,大概需要7-14天适应。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样,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也是第一次上学,却表现得非常乖巧、懂事,当其他孩子在那里百般挣扎、放声痛哭时,他们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玩玩具或者发呆。
这才是老师心目中最完美的样子,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孩子是在什么样子的教育下,才会变得如此优秀呢?
根据个人经验,再结合网友的遭遇,在这给大家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大家觉得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难题。
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观念现在的孩子,每个都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就算开明一些的家庭,也有人24小时围着转,从来不会让宝宝落单。
“不让宝宝落单”这个安全意识确实没问题,毕竟小家伙不懂事,很容易做出一些危险行为,比如摸插座,玩道具,摔倒等等,但在教育上,不让孩子落单是大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道理其实一样,如果家长一直帮着孩子做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变得懒惰,心里想着,反正有父母呢,自己不需要努力。帮得了一时,帮得了一世吗?个人认为,孩子早点懂事并非坏事儿,童真这种东西,年龄到了,自然会消失。
所以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多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可以从小事入手,比如扫地、擦桌子、收拾自己玩具等等。
当他们独立意识养成时,心理素质也会随之慢慢壮大,这样开学就不会再胡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