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常州地级市仅仅管理主城区,没有下辖县。这一阶段,常州市的主城区面积并不大。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镇江专区更名为镇江地区。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划变迁。
1983年,镇江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各个县中,一部分县划入了镇江地级市管理,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等3个县,划入了常州地级市管理。同时,常州地级市的主城区,划分为5个区,分别是:广化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郊区。加上外围的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形成了8个区县的区划框架。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常州市各地的经济发展,区划开始进一步调整。1986年,广化区撤销,并入了其他各个区。进入90年代以后,常州市下辖的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陆续撤销,组建了武进县级市、金坛县级市、溧阳县级市。
进入21世纪以后,常州市的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2002年,常州市的武进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武进区。同一年,常州市的郊区更名为新北区。截至21世纪初期,常州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为5个区、2个县级市,分别是: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县级市、溧阳县级市。
这样的区划框架,大约维持了10多年时间。2015年,常州市的戚墅堰区被撤销,下辖的街道和乡镇,划入了周边几个区。同一年,金坛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金坛区。截至2015年,常州市5个区、1个县级市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
出于区域发展的综合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常州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常州新区等几个新区。不过,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