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21:59:14

黄一农先生曾经针对荧惑守心和五星连珠的记录做过比较详细的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上这两项天象记录大多与事实不符。前些天我看到网络上有一些科普作者,以此维依据进而无限推广认为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普遍是不可靠的,比如这样说: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1)

我想这大概是推延的过于草率了。首先黄一农先生的研究本身是有所不足的,刘次沅曾逐条考察荧惑守心记录,发现黄一农先生所说的17次“不曾发生”的记录其实多有诸如笔误、传抄错误等原因,确实伪造者却也有之,但也只是几次而已,没有17次那么夸张。而且黄先生主要是谈荧惑守心、五星汇聚,有些科普博主以此无限推广,搞得好像所有天象记录都不大可靠了,这是大可不必的。

·单纯以五星汇聚和荧惑守心做参考不太靠谱

其实真的去考量天象的可靠程度,用五星汇聚还是荧惑守心做典型都是非常有问题。因为这两个天象一点都不典型。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记录天象的习惯,其很大一部分目的是用于星占,但是客观结果却是我国拥有几乎是世界最丰富详实的天象记录。在上世纪时候,我国一些天文学史方面的学者试图整理中国古代所有天象记录,汇编成册,你猜得到了一个怎样庞大的结果呢?

在这样的大协作下,查阅的古籍总数达十五万卷,搜集到的天象记录逾一万项,其中太阳黑子记录二百七十多项,极光记录三百多项,陨石记录三百多项,日食记录一千六百多项,月食记录一千一百多项,月掩行星记录二百多项,新星和超新星记录一百多项,彗星记录一千多项,流星雨记录四百多项,流星记录四千九百多项,还有日月变色、异常曙暮光、雨灰记录二百多项,资料之丰富实为前所未有。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没有大的断档,样本量也是比较大的。这两点,五星汇聚和荧惑守心……都没做到,俩天象都是又少,断档又很严重的。

如果包含“五星并见”之类的记录,中国古代的五星连珠记录也仅有二十余次。倘若选取资料时候严格一点,抛弃五星并见的记录(这种标准为:如《宋史·天文》记载:“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则选入,而同样在《宋史·天文》中:“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见东方”则不选。据推算,后者五星分布范围70 度,也确实太大了些。),那么五星连珠记录仅有13次。而且断档极大,汉初五星连珠之后下一次记录就是唐代了。

荧惑守心也没好多少,黄一农本人查了半天也只总结出来二十三条。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2)

黄一农《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的数量得不出什么普遍性结论。就这满打满算不足四十条天象记录,哪怕全是假的,也说明不了天象记录总体不可靠。分母大,没办法。

真的考察天象可靠性,最好的其实还是日月食,加起来两千多条记录,连贯性非常好。中国古代每逢日月食还会有一定的惯例性质的“救护”典礼仪式。如清代记录:

日食救护 顺治元年,定制,遇日食,京朝文武百官俱赴礼部救护。 清史稿

我个人认为,这种连续性好,样本量大的天象远比几千年就十几二十条记录更容易得出可靠一点的结论——但是也不一定。天象记录是不是可靠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单次的偶然事件、时代因素等内容。比如就日食记录来说,历代水平均有不同,当然是随着历史进程逐渐变得更加可靠: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3)

《古代“荧惑守心”记录再探》

单独看一个朝代,差异也是很大的,比如汉代初期记录质量就很低,西汉高一些,东汉更高。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4)

《汉代日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兼用日食对汉代历法的精度进行校验》

而在东汉这种日食观测比较靠谱的年代里面,本初元年的一次大食分日食被漏记就有人推测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5)

汉代日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兼用日食对汉代历法的精度进行校验

不要漏看“大胆推测”四个字。

在这样细看的情况下,是不是存在某种“布局精心、长久的骗局”呢?

真的有。

· 《左传》、《国语》里面的一部分天象星占就是精心布局的骗局

《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本质是一本史书,然而记事颇为简略。《左传》则在春秋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史实记录。而《国语》据传和《左传》同为左丘明所作。

从天文学史角度,《春秋》记录真的算不上丰富,其中主要是晦朔记录和日食。《左传》、《国语》中补充了很多《春秋》未曾提及的天象,包括晦朔记录的补充,和其他天象的丰富——比如说岁星位置。而这两本书里面的所有岁星位置记录,就是哪个精心布局的骗局。

为什么会有人搞这种骗局呢?我们对比一下春秋和《左传》、《国语》天象记录的风格差异:

这是春秋经原文,昭公八年全年记录内容: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三月,公如楚。叔孙婼如齐莅盟。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九月,公至自楚。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春秋

就这样,某月某日,日有食之……没了。

按现在的话来说,《左传》的作者是比较迷信的人,他搞的天象记录普遍是这种风格的:

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 对曰:「未也。」公曰:「何故?」 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胡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左传

晋侯问史赵,陈国会灭亡么?回答说,不会的,天象显示如何如何。

《左传》里面直接记录岁星位置的内容有六次,间接记录的有五次。《国语》提及岁星位置也有六次。现在计算几千年前的行星位置难度并不大了,对照计算的天象考察这十一条记录,没有一条是对的

你没看错,一条都没有。这种俩人对话形式的星占预言,应该是彻彻底底的谎言。张培瑜先生考察两本书中历次岁星位置记录,对照计算所得木星真实位置如下:

天象征兆准吗,天象异样的征兆(6)

试论《左传》《国语》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

其观测误差大着失天百余度,小着失天三十余度,绝不是实际观测记录,而是后世编造的内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左传》中怎么存在那么灵验的预言。

在十分吝于使用头脑思考事情的人看来,无疑这是天文官员愚弄了世人。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毕竟梓慎、史赵、裨灶这些观察天象的人是不是作者虚构的都很难讲。

仔细观察表格,学者们发现,越是晚近的记录,岁星位置差的就越少,越是古老的记录,岁星位置差的就越多。我们知道,木星实际运行一周时间约为11.86年,而在先秦时候,人们普遍不知道这个规律,而错误的认为木星12年整运行一周。这里面就差了0.16年的时间差。以此为突破口,日本学者新城新藏指出,所有《左传》和《国语》的天象记录,都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好事者”以当时粗糙、错误的计算方法回推计算,然后编造写入的。

直接往经典里面编故事,这还真是,弥天大谎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