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初唐四大家是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22:27:25

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最初都是以写文章而闻名天下,后来把他们的诗歌也加入到了评选之中。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章写得好,所以大家就给他们议定了一个名次:王勃排在了第一名,杨炯排在第二,卢照邻第三,骆宾王第四。

于是就有了杨炯说的这句“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很惭愧排在卢照邻的前面,但排在王勃后面就很耻辱了。而且不仅杨炯这么认为,有些旁观者也认可杨炯的这个说法

为什么杨炯会这么说呢?

这里面有一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但并不是全部。最根本的是因为,两人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所以不认可对方的文学理念。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初唐四大家是谁(1)

一、王勃——天妒英才

王勃生于官宦人家,自幼聪敏好学。十六岁幽素科试及第,被任命为朝散郎,成为大唐王朝最年轻的从七品上官员,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类似文秘工作。乾元殿竣工后,王勃写了一篇《乾元殿颂》,得到唐高宗的高度赞扬,前途原本一片大好。

结果一次斗鸡,为了给沛王助兴,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章虽然写得文采飞扬,然而唐高宗看了却龙颜大怒,认为这是在挑拨儿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将他逐出京城。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初唐四大家是谁(2)

随后,王勃前往四川。不料却又遭人陷害,被判死刑。恰逢唐高宗改年号,大赦天下,王勃才躲过一劫。出狱后,朝廷本欲让王勃官复原职,可他已心生惧意,于是婉言谢绝。

王勃决定去找因为他被贬到交趾的老父亲。他由洛阳出发,途经南昌,遇到滕王阁重修竣工,文人雅士齐聚一堂。王勃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唐高宗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欣赏,要传旨召他进京。可惜这时,王勃见到父亲后,在重返长安的途中遭遇海上风暴,已不幸葬身大海,年仅27岁。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初唐四大家是谁(3)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3.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别》

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5.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蜀中九日》

6.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9.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铜雀妓》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二、杨炯——恃才傲物

杨炯11岁便成为弘文馆待制,俗称预备官员。少年杨炯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才华横溢,非同一般的恃才傲物。

当同僚们讨论起朝臣时,杨炯总是目不斜视,语气还偶尔略带轻蔑:“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

有同僚甚是费解,“此话何意啊,那些朝臣怎么就像麒麟楦了呢?”

杨炯答道:“就好比戏台上的麒麟,那些哪是什么麒麟哦,只不过是一头驴。仔细刻画好头和角,再把皮毛好好修整一番,看起来像麒麟,脱掉那层皮,还不就是一头驴吗?”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初唐四大家是谁(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