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能大多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
说起月季花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是一种观赏花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非常好看。同时月季花还是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比较高,那么中药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后附月季花和玫瑰花的鉴别。
来源:月季花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sis Jacq.的花。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相关名字:四季花、月月红、月季红。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以江苏产量大、品质佳。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性状鉴别:
月季花: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倒圆锥或倒卵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月季花以半开放的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月季花容易与玫瑰花混淆,应注意区分。月季花花朵较大,为半开放花,花托为长形;玫瑰花花朵较小,为未开放的花蕾,花托为半球形。
主治病证:
1.肝血郁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
本品质轻升散,独入肝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可单用开水泡服,亦可与玫瑰花、当归、香附等同用。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瘰疬。
本品功能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可单用捣碎外敷或研末冲服;治瘰疬肿痛未溃,可与夏枯草、贝母、牡蛎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2~5g,不宜久煎。亦可泡服,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泻。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2.《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等。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苦味酸、鞣质等。
2.药理作用:所含没食子酸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用月季饮(月季花30~90g,公鸡1只,炖服),每月1剂,经前服用,治疗痛经、闭经以及不孕有一定的疗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4):46)。
4.不良反应:过量服用月季花可引起剧烈腹痛,头冒冷汗。停药或减量则消失。
玫瑰和月季的性状鉴别
玫瑰花和月季花均为临床常用中药,都具有调经止痛作用,但玫瑰花香气更浓,重在疏肝解郁,月季花重在活血调经;两者都属于蔷薇科,性状极其相似,中药鉴定不易区分。
1花托和萼片的不同
图①玫瑰花:花托半球形,或称“壶形”;
图②月季花:花托长圆形,或称“倒圆形”或“高脚杯状”。
2雄蕊和花柱(雌蕊)
药典仅相对全面记载了玫瑰花的雄蕊和花柱,没有记载月季花的花柱;两者差别很大,可以作为最重要的鉴定点:
玫瑰花:小心除去花瓣,首先看到黄褐色或棕褐色雄蕊多数,因雄蕊高于花柱,剥掉雄蕊才可见花柱上的灰黄色绒毛;月季花:小心除去花瓣,首先看到花柱上的灰黄色绒毛,因雄蕊低于花柱,黄色或黄棕色雄蕊围绕在花柱周围。
另:月季是“皮刺”,玫瑰是“茎刺”。用手轻轻掰掉一颗刺能掉下来就是月季,因为它的刺是长在皮上的;如果掰不掉就是玫瑰因为她的刺是从茎里长出的。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