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的历次改道
有条件或兴趣的可以看看《中国水利史稿》和《黄河水利史述要》二书,里面较详细整理了历史记录。
黄河入海口的变迁及河沙带来的冲积平原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海入海口的海岸线在不断地向外延伸,哪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黄河在持续治理,但黄河水泥沙含量仍然很高,说明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仍然非常严重。
二、治理措施新中国成立后,治黄专家王化云主张对黄河上、中、下游进行综合治理,在下游“宽滩窄槽”。“宽滩”指滞洪、削峰和淤滩刷槽;“窄槽”指固定黄河中游河槽,增强河床的泄洪、输沙能力。1986年5月,王化云又提出“拦、用、调、排”四字治黄方略,其中“调”就是调水调沙。由此整个治黄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99年,第二阶段是2000年-2050年,具体措施是:
黄洒流域环境示意图
治理方案示意图
1)在中上游通过大型水库,调节丰水和枯水期的流量,使黄河中游不再断流,并在中游兴建大型水坝,进一步实现拦沙和调沙的目的,防止下游河床进一步的泥沙的堆积,减少因河床抬高带来的决溢风险。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全球首个以拦沙及调沙为目的大型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