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研究生毕业的简光洲进入南昌当地一家媒体,担任记者工作。
当时,很多新闻的审批程序很严格,“规矩”也很多,简光洲费尽心思调查,用心写的稿子,有好几次都被打回处理。
这让简光洲很矛盾,他想为读者呈现事实真相,但在现实工作中,稿子要符合主流调性,符合主旋律。
简光洲只能像一只被拔光了刺的刺猬,收起自己的锋芒和个性,日复一日地干着重复的工作。最终,他忍不下去了。
2003年,简光洲果断辞职,只身来到繁华的上海,加入刚成立不久的《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是澎湃新闻网的前身,被称为中国的《纽约时报》,在形式和内容上一改都市报的“泛娱乐化”特点,报道的都是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影响力的事件。
在这里,简光洲如鱼得水。他专业扎实、洞察力敏锐,而且不怕吃苦不惧危险,深入一线,写出了多篇深度文章和报道。
2005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福利院切除两智障少年子宫,医生称类似手术很常见》的报道。公开揭露某福利院,粗暴剥夺精神障碍少女生育权的行为。
这篇报道引发公众热议,精神障碍群体受到社会关注,也让福利院的院长和手术医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尽管他在媒体领域颇有盛名,但真正让他走进公众视线的,还是那篇关于三鹿毒奶粉的报道。
在这篇报道中,简光洲指名道姓,勇敢地点出“三鹿”的名字,不仅引发了中国乳品行业的大地震,还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
更有学者认为,此举促进了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可以说,简光洲是以一己之力,树起了中国食品的安全防线。
从那以后,食品安全开始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从而促使中国食品安全生产,趋于健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