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通指古典诗歌格律体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
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记载十九种杂体诗,实际上可以归为杂体诗类的远不止上述这些。诸如藏头诗,神智体,辘轳体等等。
今天,隐娘要介绍11种杂体诗,各有各的意趣,不信,你来看!
一、藏头诗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常见的是第三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明朝大学问家徐渭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二、绕头诗
据说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三、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其中有这样一首数谜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首诗是一道数学题。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刚好够用,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解:设寺僧数为X 个,那么吃饭的碗的总数是x/3个,吃羹的碗的总数是x/4个。根据一共有364只碗可列出方程:x/3 x/4=364
解得:x=624
答:寺内有寺僧6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