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曹皇后人物形象,孤城闭曹皇后原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5:04:55

孤城闭曹皇后人物形象,孤城闭曹皇后原著(1)

曹皇后/曹丹姝赏析——深陷孤城,重重枷锁下的人物悲歌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剧中的曹丹姝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人物,又是一个极其内敛不好理解的人物,很多观众并没有能够很完整地捕捉到她的人物脉络和曲线,而后期她的塑造又遭遇了人设崩塌导致观众给出诸多非议,而我想帮助大家理清这个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和编剧想要表达的意义。

另外,我认为这个角色并不仅仅是与爱情和婚姻有关、也不仅仅是某个帝王的皇后,某个人的爱恋的对象,而且承载了更多值得反思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如果仔细从角色塑造上来品鉴,这个人物身上有着艺术与戏剧之美,有着深刻的文学内核,与当代戏剧中女性角色塑造和女性主义都有着息息相关,我很想挖掘这个人物身上的承载的艺术魅力和文学内核。

【1】剧中曹丹姝这个人物比原著中的皇后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悲剧内核

曹皇后从原著《孤城闭》书中走出来,成了电视剧中曹丹姝这个人物,她从书中走出来也多了更多的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重重悲剧与枷锁,而这些悲剧也不仅仅发生在电视剧或者原著中。

由于种种因素和不可抗力,电视剧最让人失望的,或者最令人无法忍受的就是曹丹姝这个人物塑造的崩塌。对于我来说,人物的塑造、人物灵魂的完整远远比什么爱情,cp发糖要重要太多,是绝对不能舍弃的,然而编剧却偏偏和我相反为了圆满所谓的“帝后爱情”而舍弃了人物的灵魂,或者说为了衬托男主角的圆满而选择毁掉这个曹丹姝人物——编剧、制作方、资本都可能参与了这次人物的崩塌。

然而在曹丹姝这个人物崩塌之前,你又能发现,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好,从原著走出来的人物中,丰富的最多的、也最好的反而是曹后(人设崩塌之前),而不是宋仁宗,曹后在编剧笔下从一个神变成一个人,而宋仁宗反而在编剧的笔下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神,还是一个浮在虚幻“众生安乐”中一个虚假的神。

而也是因为曹丹姝这个人物在前期刻画的十分用心,江演员的表演更是层次丰富,细腻有加,令观众很好地抓住了这个人物的心情和内在,就显得这次的人物崩塌更加令人心痛,惋惜。

曹丹姝这个人物,从书中走出来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这个角色,至少在前期编剧都塑造的很丰满,人物弧光非常有魅力,有特点,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成长变化也表现了出来。

原著《孤城闭》中,曹皇后这个人物是已经成长完毕了的,或者说她在书中一开始就是女神,鲜有剧烈内心冲突,所以后来也一直是女神,无论是在怀吉眼里还是在茂则眼里,都显得高贵而完美,和读者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也十分欣赏曹后这个人物,但是情感上其实还在是怀吉和徽柔那一边,与原著中怀柔的爱情悲剧更有情感共鸣。

但是这次电视剧却完全不一样了,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丰富变化的曹丹姝,而不是一直是一个高高在上女神的曹皇后。同时,编剧还赋予了曹丹姝这人物更加高远的立意——她是后宫中的范仲淹,和前朝的范仲淹一样被打压、被冷落,被猜忌被流放

书中的曹后理智隐忍,更加优雅、柔韧有余,超然于世俗,超然于皇帝,而剧中的曹丹姝在保留原著理智隐忍的基础上,更加刚烈,更加偏执,更加变扭,更加容易被世俗困住,有更多的缺陷,也有更多的情绪,更有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

【2】人物的内在冲突和ghost设置

曹丹姝人物塑造中的【内外交困的局面】是吸引我的最大原因,这个人物身上有太多的矛盾冲突。

编剧为曹丹姝设定她少女时代爱慕着皇帝,内心有着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梦想,这一点其实是加的不错的,这让曹丹姝进宫后的如履薄冰,渐渐心如死灰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更加突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以及封建包办婚姻、政治婚姻对于女性的摧残。

有人觉得曹丹姝不应该设置爱上皇帝,这样她的很多行为就不会那么变扭,但是我倒是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增加人物的内在冲突,如果曹皇后能够在后宫一直超然平和,那么这个角色就会缺乏ghost——无法体现人物内心的痛苦斗争和最终破灭的悲剧——对皇帝的爱和想要辅佐共治天下的理想都是皇后这个人物的ghost——心魔。而这两个愿望恰恰在剧中全部破碎,这个人物就立即显得非常有张力,也非常吸引人了,编剧这么做是对塑造曹丹姝这个人物是用心了的,而皇后身上2个ghost又恰恰反映的是封建父权下的悲剧,也是从根本上点题【孤城闭】。

剧中的曹丹姝自身骄傲刚烈,不愿屈膝献媚,遭遇爱情失败,理想破碎,爱而不得,臣而不能,内在自我折磨,外在丈夫侮辱猜忌冷落,家族责任枷锁,如履薄冰,内外交困,最后渐渐心如死灰,失去自由的翅膀,割裂自己的灵魂,将原本活泼开朗的自己埋葬在封建礼教和父权的压迫之下,所以,我认为剧中的曹丹姝其实比书中具有更深刻的悲剧内核。

【3】第一重悲剧——少女的爱情破碎,封建帝制、政治婚姻悲剧

孤城闭曹皇后人物形象,孤城闭曹皇后原著(2)

剧中曹丹姝的悲剧和下一代徽柔的悲剧完全是对应的,都是体现孤城闭的

带着对爱情美好幻想的曹丹姝,成婚的当夜即爱情幻灭(丈夫因为听闻貌丑而不愿洞房),她发现原来皇帝的爱情,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后宫之中女人即使是身为皇后,也是完全没有选择,失去自由的。

而在随后的剧情推进之中,曹丹姝逐渐发现,她根本不是皇帝想要迎娶的女人,这个皇后也不过是政治平衡上的摆设和牺牲品而已,皇帝还可以去找别的妃子,而自己只有在冷宫中独自凋零,而她的骄傲、自尊和哀怨又不允许她主动接近讨好皇帝,于是就出现这种外在自尊和内在痛苦的交战,矛盾。

然而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曹丹姝开始以为皇帝仅仅是因为【被迫迎娶的皇后】这个身份而不爱她,然而日后的相处之中,她逐渐认识到,不仅“被迫迎娶的身份”是障碍,皇帝就算是跟她相处了足够长的时间,也还是不喜欢她曹丹姝这个人,而新来的张贵妃则马上得到了皇帝的爱和宠幸。

人和身份的双重否定,曹丹姝的爱情幻灭简直非常彻底了。没有爱,只有沉重的责任和日复一日的如履薄冰。

剧中曹丹姝的悲剧和下一代徽柔的悲剧完全是对应的都是体现孤城闭的,甚至到46集强暴前的对话,我都觉得编剧是有在写孤城闭的,是有在写皇后的婚姻悲剧和徽柔悲剧之源,巧妙地用【选驸马获得朝臣一致称赞】来映射【选皇后获得一致称赞】的政治婚姻悲剧,将两代人的孤城闭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段对话我觉得写的非常高明,即突出了两代人的悲剧,又讽刺了赵祯的自大,自我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女儿和妻子的想法。

皇后的形象在这段对话中,还立得铁骨铮铮,被赵祯插刀后还说得出“难道还要臣妾摇尾乞怜,献媚邀宠吗?”——点题人设,因不会献媚讨好而被男主冷落,因才华而被妒忌忌惮。

【对比原著,剧中的曹丹姝更具悲剧色彩】

在书中皇后曹氏的悲剧色彩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因为书中的曹氏拥有着完满的性格和相当超然的姿态,以及多位男性的爱情,在书中,冯京的暗恋皇后多年,皇帝也承认了皇后是真爱(这一点其实作者写的也不好,是真爱所以故意宠幸别人什么,还搞什么生死两皇后,逻辑是对不上的),张茂则在书中更是说出可以“为她生,为她死”。

然而在剧中,却并不是如此,编剧亲手砍掉了冯京的暗恋和皇帝的真爱,也没有让张茂则说出“为她生,为她死”的表白,这从某种意义上去掉了曹后的言情属性,让这个人物更加接近冰冷的现实。你能够清晰地从剧中看到,皇帝一直没有爱上皇后,在46集他侮辱完皇后又接着强吻强暴之后,其实都不过是皇帝的发泄和征服欲而已,里面根本没有爱情,而如果赵祯是真正爱着皇后的,那他根本不可能每每都如此侮辱、猜忌皇后了。即使到了最后编剧强扭的爱情中,你都看不到皇帝所谓的真爱,因为剧中的皇帝一直是爱自己远胜于爱别人,对于皇后的“爱”更像是晚年的施舍和自我满足,演员所说“因为妃子都死光了”,可能才是最好的理由。

而剧中,也非常悲剧的是,由于编剧或者资本的控制,对于书中皇后和茂则后面的重要情节做了删除,导致皇后对于茂则的感情,也完全压抑住了,最终没有表达出来。

【而再看曹丹姝为什么得不到皇帝的爱情?】

首先是因为她的骄傲自尊,不愿意去献媚,去讨好皇帝,更加不知道如何风情万种,柔情似水。而剧中的这个皇帝,恰恰是一个典型封建式帝王,这个帝王需要的是女人的柔弱逢迎,需要这种柔弱逢迎、善解人意来满足帝王的、男性的尊严和自恋。帝王需要的东西,后宫需要的女人都是张贵妃那样能够懂得迎合男人的女人,曹丹姝却不是这种女人,而她被囚禁在皇后的位置上无法动弹。

曹丹姝的才华、光芒则是让丈夫、皇帝不喜欢她,忌惮她的原因,她的独立、骄傲,多才多艺在这偌大的后宫之中其实没有多大用处,一点也帮不到她,反而还让皇帝心生畏惧、厌烦,后宫要的都不是这些,皇帝要的女人也都不是这些。不解风情,不愿讨好献媚,自尊都是她在后宫中的原罪,独立才华都成了她的枷锁,让她一步一步失宠。

空有才华都没什么用,不解风情,不知道怎么讨好男人,自然在后宫中痛苦一辈子。

曹丹姝的第一重悲剧,在于她想要爱情,想要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却不会被当作妻子,而只是后宫的一个工具和摆设,才华更是她的枷锁和原罪。

【4】第二重悲剧——理想幻灭,想要成为臣而不会被尊重,范仲淹式女性的悲剧

孤城闭曹皇后人物形象,孤城闭曹皇后原著(3)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梅尧臣的《灵乌赋》写的就是范仲淹,而剧中曹丹姝是范仲淹的学生,编剧也借着这首诗点名了皇后进谏招来的误解与冷落(DVD13集),很明确地将皇后与范仲淹作对应,范仲淹在前朝多次被贬被流放,皇后也在后宫中多次被误解,被冷落,被训斥,被猜忌。

曹丹姝的第二重悲剧,在于她即当不了妻子,也当不了臣,更不能重拾少年的梦想,困在孤城中。

当曹丹姝渐渐意识到爱情破灭的时候,她希望即使无法成为妻子,也要做一个皇帝身边合格的臣子,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虽然历史中有过多例皇后皇帝共治天下的情况(除了唐朝武后,还有宋朝初期的刘娥时代也是皇后辅佐皇帝的),可惜曹丹姝面对的却是这样一位——平庸又爱面子,渴望女性崇拜服从,特别不喜欢身边的女人比男人更有才华的皇帝(仅仅指的是剧中人设,与历史无关)。

剧中,仁宗愿意和皇后谈论时政,然而这口中的时政其实都是希望皇后称赞他,仰慕他,迎合他,一旦皇后提出不同意见,他就会十分不喜,觉得被冒犯,甚至愤怒地拂袖而去,剧中从皇后为苗禾儿求情,在战争策略上提出反对意见,为秋和求情,在徽柔的婚姻上提出反对意见等等,多处体现出皇帝并不喜欢这种谏言,往往会因此而恼羞成怒,对皇后恶言相向。

例如,在徽柔被迫许给李伟这件事情上,也是皇后第一个向皇帝提出这么做不对(46集帝后圆房前夜的对话),会毁了徽柔的幸福,这还是在皇帝已经威胁要斩了曹家满门之后,皇后再次向皇帝谏言的,而这次的谏言毫无疑问是又惹怒了皇帝,导致皇帝再次猜忌皇后的“私心”,一系列的防备和猜忌以及对于皇后家族的厌恶,后来导致了皇帝直接说出“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事件。

剧中的曹丹姝在这个层面上被编剧塑造成了一种十分偏执的局面,即她仿佛成了后宫中的范仲淹,曹丹姝明知道这么做会得罪皇帝,会失宠,还是会这么做。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梅尧臣的《灵乌赋》写的就是范仲淹,而剧中曹丹姝是范仲淹的学生,编剧也借着这首诗点名了皇后进谏招来的误解与冷落(DVD13集),很明确地将皇后与范仲淹作对应,范仲淹在前朝多次被贬被流放,皇后也在后宫中多次被误解,被冷落,被训斥,被猜忌

爱而不得,臣而不能,爱情和理想都在封建帝制的压迫下被撕碎,让她非常痛苦,然而即使面对如此凄凉孤苦的局面,她仍然孤独地执着于本心——她的偏执和孤勇在于她每每只做内心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愿意弯曲,不愿意讨好逢迎,这让她数次被皇帝猜忌误会甚至是厌恶,她却从不改变这种方式,范仲淹本淹了——这是她的“缺点”,“局限”,是她失宠,得不到皇帝爱宠的原因,也是她在那个时代下最大的悲剧。

但是,这种孤勇和偏执也是这个人物身上最亮眼的弧光,如果曹丹姝学会献媚邀宠,逢迎皇帝,那么曹丹姝也许会得到皇帝那点施舍下来的爱宠,可是这个人物也就不是曹丹姝了,也就失去了这个人物身上的艺术魅力了,曹丹姝失去她的人格和灵魂,那么这个人物也就死了。

——这也是电视剧比书做的更加极端的地方,即曹丹姝比书中的曹皇后要刚烈、孤勇、不解风情得多。

范仲淹的刚烈,直言进谏,不愿意弯曲,不去讨好逢迎,都会得到皇帝甚至同僚的尊重,甚至成为那个时代青年学子的偶像。然而因为曹丹姝是女性,是后宫一名失去自由的女子,她的刚烈,直言进谏,不愿意弯曲,不去讨好逢迎,不但不会得到任何尊重,皇帝不会尊重她,只会厌恶她不解风情,其他妃子(例如张贵妃)也会轻视她,认为她没能力获得皇帝的宠幸,甚至无法*生子,当不了母亲,她的才华、她的自尊在封建父权的后宫中不可能得到尊重,反而成为她无法获得宠幸的代价——这就是曹丹姝的理想幻灭的悲剧

【5】第三重悲剧——将刀挥向自己,自由灵魂的沉重枷锁

孤城闭曹皇后人物形象,孤城闭曹皇后原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