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代王妃的窦老太太还是延续了她的一贯幸运,因为一些特殊的政治原因,代王正妃和刘恒的嫡子们都暴毙了。相当于窦老太太刚刚入职,领导岗位就空缺出来了,而且那些比她有资历、有背景的人全部被清空了,她和她的儿子刘启水到渠成地摘了最大的桃子。
当幸运的转盘把你带到一个极高的舞台后,剩下的游戏还是需要靠你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去支撑的。成为文帝皇后之后,怎么去走剩下的人生之路,对于窦老太太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们通常说,衡量你和别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不能以你的个性和习惯为主导,而是要找到与对方个性、习惯、利益和情绪相匹配的方式。
汉文帝和他的母亲薄太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厚道人,一方面与她们的天性有关,一方面与她们早期经历有关。再加上她们前期手里也没有太大的实权,所以她们在主政期间,十分科学地选择了一条极简主义路线,就是不瞎折腾,与人为善。
也就是说,汉文帝和薄太后对于身边的人包容性都极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身上就没有什么逆鳞,或者内心没有什么原则。大家看看汉文帝对于贾谊、晁错那些激进型的提议一律束之高阁就知道了,汉文帝其实是一个很有原则和水平的政治高手。
这个时候,如果窦老太太像汉景帝一朝那样使劲作,估计十有八九就会被汉文帝打入冷宫。幸运的是,聪明的窦老太太顺应了环境和形势的要求,不争为争,一直稳坐钓鱼台。
等到汉文帝去世后,窦老太太的身份由皇帝的妻子变成了皇帝的母亲,她终于有参与政治的资本和威望了。
大家不要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前几十年什么也没做的窦老太太突然就可以干预政治了?因为权力和威望是可以通过时间慢慢积累的,这玩意跟练内功一样,练了几十年,突然变得功力深厚了很正常。
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家庭之中,是不是有很多女人在当妻子时,大气都不敢出,然后在儿子当家做主时,她以母亲的身份在家里能够说一不二?窦老太太就是这样的情况。
窦老太太搞外戚政治基本上都是在汉景帝一朝,当然也包括汉武帝前面几年,但是这两个朝代其实是不一样的。汉景帝时期,基本上是你情我愿为主;汉武帝时期,多少有点貌合神离的味道(汉武帝和他这个奶奶一点也不对付)。
从政治角度来看,汉景帝一朝,中央集权还未成型,皇帝需要外戚来加强他的权重,所以扶持外戚对他来说,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举措。但是到了汉武帝一朝,中央集权已经逐渐成型,皇帝对于外戚专权是颇为忌惮的。
从情感关系来看,母子之间和祖孙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天差地别的,汉景帝不可能完全不照顾母亲的感受,但是作为孙子,汉武帝刘彻因为和窦老太太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情感负担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窦老太太虽然喜欢以小女人(中国式家长)心思去干涉朝政,但是她还是不瞎搞。她在政治主张上还是沿用了汉文帝时期的黄老之术。
没办法!一个人的经历和见识决定了他的思想格局!窦老太太无论是在吕雉身边还是在刘恒身边,见到的都是这一套,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验证,这一套的效果还很不错,她不信这一套信什么?
窦老太太喜欢在皇宫大院举办黄老之术培训班,要求汉景帝等皇家子弟和窦家子弟都必须参加。但是,汉景帝自小接受了晁错的思想教育,其实在思想上已经偏向于儒家了。只是碍于母亲的面子,所以在景帝一朝,因为窦老太太的缘故,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问,没有被重用的。
后来,极度被儒化的汉武帝刚刚登基不久,便有事没事找机会试探一下自己的奶奶。汉武帝刚继位时,故意放出各种对魏其侯窦婴不满的声音,惹得窦老太太很不高兴。转过年来,御史大夫赵绾又突然联合王臧给汉武帝上书,说以后不能将政事向太皇太后汇报,这样不符合规矩(大家细细去品味这背后的猫腻)。结果,窦老太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暗中安排人找到赵绾及王臧的过错,当面责备汉武帝说:“他们这是要当第二个新垣平呀!”赵绾、王臧两人先后下狱并自*,汉武帝想要推行新政的想法暂时搁浅。
总而言之,窦老太太这一生其实是很有趣的。你说她不折腾嘛,她又喜欢瞎掺和,连皇权传承的事情也不放过;你要说她使劲折腾嘛,她又能很好地贯彻丈夫及前辈流传下来的政策。
咱不把她放到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之中去讨论她的是非,只是纯粹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去讨论,其实窦老太太代表了我们中国大多数传统的母亲,以夫为纲,然后对子女希望做到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转来转去都是转在“自家人”这个小圈子。这种人,大家不能说她很聪明,但是确实值得大家尊重。
关于窦老太太的现实思考